“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如今,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关系我市现代化进程,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农村发展现状,正视问题,深挖症结,以脱贫攻坚精神,实现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有效衔接。”2月18日,市政协委员董亚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董亚美认为,目前,我市有31.6万脱贫人口,“三类户”监测对象仍有6052户20372人,占全市脱贫人口的6.45%,其中因病、因残占比达68.09%,这部分人群能力弱、致富能力不足、就业机会少,是易返贫致贫重点人群,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应成为重点目标群体。
对此,董亚美建议,通过学习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推广“以表现换物品”的爱心超市等自助模式,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提升群众自主致富的能力,让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转变观念。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加大扶持奖励力度,支持特色产业“大项目、大园区”建设,打造河南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着眼于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本报记者 赵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