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主要表现龙源文化、上古文化、春秋文化、宋元文化、明清文化、姓氏文化、孝道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等,且体系完整,特色鲜明,有史可考,有物可证。市第八次党代会指出,要擦亮濮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打造‘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品牌。”2月18日,市政协委员刘庆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庆豪建议,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由发改、财政、文广、科技、商务等部门参与的文旅文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高质量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文旅项目宣传与包装,统筹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开发利用。突破报纸、电视、网站等传统宣传方式,创新多种宣传模式,借助VR/AR等新技术在网络上演示,在濮阳高铁站、高速服务区等重点部位循环播放;也可借助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组织一些网络推手和史学网红,把濮阳上古文化、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和著名战争推介出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渠村乡黄河游览区建设国家黄河文化馆,设置濮阳历史文化宣传展厅。本报记者 赵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