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祭扫正流行
鲜花一束寄哀思 绿色文明过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风淡云清思故人。清明时节祭祀扫墓、缅怀先人,是国人的传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扎堆、不聚集成为人们的共识。清明假期,记者在我市陵园公墓看到,清明祭扫和疫情防控同步进行,在全市暂停现场祭扫的情况下,市民更多选择代客祭扫,用鲜花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清明假期显得绿色文明。
陵园现场严防疫情
4月4日,清明假期第二天。当天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长青陵园,入口处,一道长长的警戒线将陵园与马路隔开。门外停着几辆执法车,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执法人员正在现场执勤。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暴发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清明前夕,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专门下发通知,暂停现场祭扫。为防止有市民进入陵园现场,我市多个部门安排人员在陵园公墓执勤,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陵园门口,长青陵园工作人员专门将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文件、陵园暂停祭祀通知摆放在门口。“清明节是祭扫高峰,通过我们的宣传和通知,清明节前不少市民已经错峰前来祭扫。收到不让现场祭扫的通知后,我们第一时间进行落实,所有工作人员全员上岗,专门安排值班人员在门口值守,严禁外人进入陵园。”长青陵园相关负责人吕广东说。
代客祭扫蔚然成风
在不能现场祭扫的情况下,如何表达、寄托对亲人的哀思之情呢?答案是代客祭扫。记者在长青陵园门口看到,陵园方专门设置了一个服务台,办理代客祭扫服务。“带着供品来的,我们免费代为祭扫;没带供品的,我们准备了鲜花、水果等供品,仅需少许费用就可委托我们代为祭扫逝者。”吕广东说。
吕广东介绍,接到不能现场祭扫的通知后,长青陵园紧急行动,开展了代客祭扫服务项目,成立了代客祭扫服务队,全力为市民服务。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陵园,陵园内墓区森森,一片安静,只听到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工作人员正在其中一个墓碑前祭扫。“市民臧先生托我们为他的父亲祭扫。我们严格按照祭扫礼仪,为客户开展祭扫服务,然后把照片发给客户。”祭扫人员介绍说。
一束鲜花、一个花环、一盘水果,三根香、几盘糕点,简简单单的仪式,深深切切的怀念,陵园工作人员代表墓碑主人的亲人,托寄思念之情。
吕广东介绍,请工作人员代扫的,主要是家在外地不能赶回濮阳的人。还有很多在当地的濮阳人,在媒体上看到不让现场祭扫的通知后,也前来选择代客祭扫服务,目前已经有100多名市民选择了这项服务。在吕广东看来,代客祭扫既没有丢掉清明祭扫的传统,又能很好地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还文明绿色,可谓一举多得。
文明绿色过清明
对于禁止现场祭扫的政策,很多市民表示理解和遵守。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车辆陆续来到陵园,但听说不让进入陵园后,有的选择默默离开,有的现场选择代客祭扫服务。市民赵先生一家六口开两辆车前来祭扫,得知不让进入陵园后,选择了代客祭扫。“我们表示理解,毕竟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不让进去就不进去,把心情表达到就可以了。”赵先生说。
在门口执勤的一名执法人员介绍,他们清明假期全天候守在门口,绝大多数前来祭扫的市民,都能自觉遵守防疫政策。也有极少数人会抱怨,但抱怨几句后也都选择离开。从前两天的任务执行情况来看,没有闹事的,也没有强行要闯入陵园的。
吕广东说,这几年市民祭扫越来越呈现出环保绿色的态势。10多年前,大家都是在墓碑前烧纸、焚香、放鞭炮,现在这样的现象早就没有了,鲜花祭扫已成为一种时尚。今年在不能进入现场祭扫的情况下,祭扫环境更显文明绿色。
选择居住地过清明
中原油田职工刘先生,老家在湖北,父亲已故。以前每年清明节,刘先生都要回乡为父母祭扫。但今年,刘先生选择留在濮阳,不能和兄弟姐妹一起为父母扫墓了。刘先生说,现在疫情形势紧张,回去后就得隔离,自己麻烦也给老家亲人添麻烦。“父母坟上有兄弟姐妹去就行了,等今年高铁通车、疫情形势减轻后再回去也不迟。”
老家在山东的油田职工田先生,今年清明节也选择留在濮阳。他介绍,清明节前,就已经和老家陵园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请他们代为扫墓。陵园工作人员将扫墓照片发了过来,自己很满意。“祭扫只是一种形式,怀念永远在我心里。”
老家在濮阳、目前在北京工作的楚先生,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也告诉记者,因为疫情,清明节选择不回家,就留在居住地度过清明假期。
记者咨询了数名家在外地的濮阳人,他们都表示,面对疫情,选择支持疫情防控,在居住地过清明,不给老家添麻烦,不给濮阳添麻烦。
本报记者 袁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