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杜文伟) “职称评审材料全部网上申报,评委全部从外地抽选,这种高效、公平的评审模式太受大家欢迎了。”近日,说起前段时间参加的中级职称评审,来自市直某单位的何女士由衷称赞道。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时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市人社局把集中精力抓优“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与长期深入抓实能力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作为改革目标,坚持抓好评委会承办申请承诺、评委与参评人员分离管理、评委全部外聘、违纪违规通报4个关键环节,完善职称分类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法,改进服务方式,促进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有力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评审服务上做好“加法”。市内职称认定本人不需提交任何材料,由市、县职改办通过微信群求证办理;当年评审人员办理聘用备案,不需携带与职称有关的材料;补办职称证书,只要一张补证登记表。聚焦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举办市、县人才评价政策宣讲会,送政策送服务到基层、到一线,有力激发了社会关注职称评审、支持职称评审、参与职称评审、监督职称评审的热情。
在评审环节上做好“减法”。加大放权力度,事业单位职称评聘计划备案权、中级职称资格审核权、农村中小学教师教龄20年评审中级职称及教龄25年评审副高级职称“绿色通道”审核权全部下放至县(区),市直助理职称初定资格审核权下放至单位,管理权限下放力度位居全省第一。
在提升评审透明度上做好“乘法”。围绕破解和消除职称评审工作中的关系分、人情分、利益分等人为因素,探索实行了异地评委评审机制。职称评审工作全部聘请外地评委,并且一个评委会至少聘请两个或三个城市的专家。同时,由市职改办在“河南省职称服务平台”随机选取聘请省辖市,与所聘市职改部门单线联系,选派评委城市不告知评委去向,有效切断了参评职称人员与评委之间联络的路径,有力杜绝了评审中的人情干扰,让参评人员不再跑、不再找,廓清了评审风气。
在打破评审“四唯”上做好“除法”。围绕破解职称评定工作中“唯论文、唯资历、唯学历、唯职称”的难题,改变只见材料不见人的旧的职称评审方法,制定了《濮阳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答辩(讲课)考核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均需参加由评委会专业(学科)评议组组织的讲课(答辩)或答辩考核,用面对面的考核来弥补单纯看材料评审的不足,做到了“不让优秀人才的评审通不过,更不让不合格的人员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