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一勤天下无难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闪耀着劳动的精神光辉。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劳动者,他们甘于平凡,乐于奉献,日复一日地干好同一件事。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前行。
本报今起推出《劳动光荣 匠心筑梦》专栏,聚焦我市各行各业优秀劳动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及人格魅力,全景展示广大基层劳动者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姐,事情都已经解决啦!真是多亏你了!”4月26日,在华龙区波头集市场一家门店前,店主李彩虹握着郭爱玲的手激动地说,“俺这个姐真是太好了,我们商户只要有困难找到她,她都会给我们尽心解决,是我们的娘家人啊!”
李彩虹所说的姐,就是市公安局华龙区分局人民路派出所波头集社区民警、四级高级警长郭爱玲。
谈起工作,郭爱玲说自己很喜欢和辖区的群众在一起,尤其是获得他们信任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刻。
正是这一句“很喜欢”,让她从警28年,扎根基层28年甘之如饴。波头集市场是市城区城中村改造最早、规模最大的集贸市场之一,社区的主要特点是流动人口和外来商户多。刚刚上任,郭爱玲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走街串巷”“登门入户”,和群众交朋友、唠家常。如今,大家对郭爱玲的称呼也从“那个新来的女片警”“郭警官”变成了“爱玲”“闺女”“玲姐”。
这些称呼的改变,少不了郭爱玲的真心付出。波头集社区有个大娘叫胡美云,2008年唯一的儿子因车祸身亡,第二年老伴也因忍受不了丧子之痛撒手而去,家里只剩下老太太、儿媳及两个年幼的孙女,生活十分困难。郭爱玲得知情况后,就把胡大娘一家当成重点帮扶对象,有事没事就带些水果、蛋糕到她家看看。现如今,胡大娘一家在郭爱玲的帮扶下,日子也走上了正轨,生活越来越好。“每次来看我,她都会问我缺啥不?我都把她当成自己的闺女了。”胡美云说。
正是这一句“很喜欢”,她想让辖区内的群众生活得更有保障。针对波头集社区流动人口多,消防隐患突出等问题,郭爱玲多方寻求解决办法:
为了优化治安环境,波头集社区安装了一套电子监控系统,并成立了由6人组成的专职巡逻队,在治安防范上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自监控启用以来,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名,破获团伙案件3起、逮捕9人。
为了为流动人口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近年来,郭爱玲已为辖区流动人口办理就业证332本,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20余万元,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康检860人次,免费发放各类药品1600余份,提供房屋、就业等信息750余条。
波头集市场商铺多,存在很多消防安全隐患。经郭爱玲积极协调,现每家都配备灭火器,安装感烟器,市场内安装消火栓,村委会购置小型消防车,成立消防专职巡逻人员,并对市场所有线路进行重新规整,彻底根除波头集市场的消防隐患。
正是这一句“很喜欢”,让她在“小社区”做出了“大名堂”。社区警务工作就是特殊形式的群众工作,只有组织好、团结好、宣传好、发动好、服务好群众,才能维护好辖区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为准确掌握社区治安信息,郭爱玲广交群众朋友,并把素质较高的122名群众发展为信息员,其中46名进一步发展为治安耳目。多年来,郭爱玲根据信息员和治安耳目提供的线索,抓获网上逃犯4名,破获案件196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42名,清除不正当经营场所14家,驱逐在辖区居住的可疑人员106名,为零发案社区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郭爱玲还及时总结提炼工作方法,2011年以来,她探索总结出“望、闻、问、切”工作法,并在全省推广。郭爱玲也因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获得“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干警”“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河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第十七届河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我做得更多的是深入千家万户走访排查、了解社情、服务群众的平凡小事,但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我深深体会到警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下一步,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岗位,为辖区群众提供帮助!”谈到未来工作,郭爱玲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管淑颖 通讯员 李京 陈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