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我要守好这一亩三分地』

—— 记华龙区长庆办南江社区党支部书记于亚飞

本报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王晓珍

东起大庆路、西至长庆路,南抵南海路、北到江汉路,四条路中间是一片面积仅有0.5平方公里的辖区,常住居民5000余人。这是华龙区长庆办南江社区,社区人口密集,“三无小区”多,疫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于亚飞是南江社区党支部书记,也是这片辖区的“顶梁柱”。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于亚飞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疫情防控上来:和同事们一道研究工作方案、对重点人员信息进行排查反馈、向群众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南江社区下辖的各个小区,都严格落实‘两查一测一验一消杀’制度,我们紧盯严防死守,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5月10日下午,于亚飞声音略带沙哑地说。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那些看似棘手的事儿、复杂的事儿、难办的事儿,都是于亚飞工作中遇到的常事儿。在开展核酸检测时,辖区内有位居民害怕咽拭子采集方式造成喉咙不舒服,拒绝咽拭子采样,坚持要求社区协调医生为她进行深咳痰采样。于亚飞耐心细致、苦口婆心地向这位居民解释,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消减对咽拭子采样的恐惧心理,最终让这位居民放下戒心,配合完成了采样工作,保证了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有的居民对小区静态管理不理解,要求外出买菜。于亚飞一边向居民讲明政策,组织志愿者严把社区卡口,一边积极联系保供应的超市、果蔬店,协调生活物资,为辖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有效避免了人员流动和聚集。

这个守护着5000余名居民的社区“顶梁柱”,背后还有个需要他照顾的“小家”。上一轮疫情暴发时,正赶上儿子出生,于亚飞完成“陪产”任务后,没顾上回家就一头扎进社区,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本轮疫情发生后,于亚飞干脆在社区安了家,每天吃住在社区,科学安排人员调配,规范布置核酸检测点,与下沉单位对接,协调解决生活物资配送等问题。“孩子刚满两个月,说不想他是假的,但与病毒赛跑的关键时期,社区居民更需要我。”于亚飞说,社区人员在工作中多一分细致谨慎,排查中早争取一分一秒,换来的可能是成百上千名居民的安全和健康,“这是职责所在,不存在‘取舍’的问题”。

稍微梳理一下于亚飞的一日工作流程,会发现从早上5时到凌晨2时,他的时间几乎被工作填满,有时遇到紧急情况,甚至要奋战通宵。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候待命,不论什么时间,只要电话一响,于亚飞便迅速赶到现场。“压力确实很大,但无论如何我要守好这一亩三分地。”于亚飞坚定地说。

疫情发生以来,于亚飞和无数像他一样的社区工作者日夜奋战在防疫一线,操心着静态管理下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群勇毅担当、默默奉献的人,使我们更有信心让这个城市的街道早日“流动”起来。

2022-05-13 —— 记华龙区长庆办南江社区党支部书记于亚飞 1 1 濮阳日报 c98793.html 1 『我要守好这一亩三分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