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濮阳双拥

『病人永远放在第一位』

—— 记我市“最美退役军人”高德山

“我是一名医生,在我心里,病人永远放在第一位!”5月31日上午,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德山在电话中对记者坦率直言,“我是一名退役军人,部队教给我的严谨、执行力和勇于担当让我受益终生!”

从“橄榄绿”到“医务白”

凭一份执念,迄今为止,他从医已有30余年。从一身帅气的戎装,到一袭洁白的大褂;从象牙塔的学子到医学专家、硕士生导师、医院院长,高德山用自己高超的医术、突出的业绩、坚实的脚步诠释了一位医者的大爱。

高德山,河南范县人,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并就职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1994年获硕士学位。1998年,他转业到市人民医院工作,曾任普外科主任,2017年成为首席专家。

2019年12月,高德山被任命为市三院院长。上任后,他坚持抓管理、重服务、补短板、强弱项,在较短时间内就使医院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橄榄绿”到“医务白”,高德山一直不忘军人之志、深植大医情怀,用出色的工作业绩诠释了退役军人的真正本色,用医者仁心点亮数万患者的生命之灯!

用仁心诠释医者天职

2010年,黄河滩区一位家境贫寒的妇女不幸患上直肠癌,而她家中上有患病的老母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当时其爱人几近崩溃。高德山一边抚慰患者家属一边精心救治,患者终于病愈出院。当她的爱人执意要用一点一点凑足的零钱送锦旗致谢时,高德山的眼眶湿润了,他说:“您千万不要给我送锦旗,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您对我的认可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30余年来,高德山用时间和行动践行了一位医生精诚的医者仁心。

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病人利益为重,对每位住院患者都悉心诊察、耐心解释,并努力完善诊治流程、合理使用药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为减轻患者负担,他坚持不用价格昂贵的药品,清洁切口不用抗生素。为了提前给病人安排手术,他经常加班加点。对于疑难病人,他总是及时查阅资料、组织全科讨论,尽快为病人量身定制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多年来,他完成超千例重大疑难手术,成功救治患者数千人,挽救千余个家庭。

2015年夏天的一天夜里11时许,我市一县区某医院一妇女剖宫产后子宫大出血,子宫切除后,输血5000余毫升,仍然出血不止,病人生命垂危。高德山在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往医院,寻找出血点……1个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而这时已是凌晨1时许。高德山在确定病人安全后,才满身疲惫地回家……

作为我市知名外科专家,高德山对周边县区医院进行台上救急是家常便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一接到求救电话,无论多么疲惫,他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马上去救治病人。在救治病人过程中,他敢于担当,为了及时挽救病人生命,不知多少次毅然将个人名誉置之度外。高德山无数次拒收锦旗,他说,医者的最高境界是用科学的思维、精湛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

危急时刻显担当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人民绷紧了神经。刚刚就任市三院院长的高德山,深知自己肩负重任,带领全院职工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市三院是我市指定的发热门诊医院,高德山和医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起克服院区空间不足的困难,在上级专家指导下,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要求,对发热门诊进行4次改造和布局调整,使就医流程更加合理。该院通过加强服务和流程管理,基本做到发热病人预检、诊疗、交费、检验、拍片等各环节相对闭环管理。该院用两周时间就成功建成PCR实验室,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市三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高德山靠前指挥,连续70余天坚持工作,30余天在医院坚守到深夜12时,以便指挥处置突发情况。他不惧风险,多次深入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指导,检视问题和不足,研判、整改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流程;采用地毯式排查,加强对患者、陪护和医院职工的严密管控,严防医院感染发生。他较早实行患者、职工进出院区通道分设,坚持把好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普通门诊防控“三道关”;实行纪检监督、业务督检“双监督”机制,要求所有岗位人员工作有安排、措施有落实、效果有监督、结果有通报、问题有问责。

在院党委书记和高德山带领下,市三院全体干部职工上下同心、敢于吃苦、能打硬仗,一线党员的党性得到锤炼。疫情期间,该院发热病人无一漏诊、漏报,未发生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常诊疗工作有序进行。

在医院建设方面,高德山厘清思路、吃透现状,前瞻性定位、科学性施策,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到市三院履职后,高德山清醒地认识到城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面临的困境和短板,及时提出“以内涵质量提升为抓手,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和多学科会诊”的思路,围绕“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医技参与治疗”的工作方法,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发展壮大综合业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特色专科更多更优更强。

上任一年多来,市三院医疗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医务性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在市城区公立医院中名列前茅。该院资产增加、负债率下降,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抓好管理的同时,高德山坚持每周坐诊一天,并亲自主刀开展近百例3、4级手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升了外科业务水平,也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担任市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后,高德山每年都要组织两次全市普外科学术会议,向同行传递新技术、新理念,帮助各县区医疗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并协助开展新技术,带动我市普通外科水平整体提高,在本行业较好发挥领军作用。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是明代学者裴一中的传世名言。高德山就是这则名言始终不渝的践行者,一位仁心仁术的医者。

创新研究精进不止

高德山曾经说过:作为外科医生,只有不断在医术上“强身健体”,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他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病人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和科研创新。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勤于思考、刻苦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手术方法,先后开创十几项新技术、新业务。他开创的经肛门单孔腹腔镜直肠良性肿瘤微创切除术、全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居国内先进水平;保留脾功能的脾次全切除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居省内先进水平。他在濮阳地区首次采用断流+巨脾次全切除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有效保护了脾脏功能。

高德山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他主持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脏及自体移植再生脾免疫结构的临床研究》获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六味乳痛消颗粒剂的制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获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被评为濮阳市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经肛门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濮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德山曾经带领的濮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团队于2010年被评为我市医学重点学科,2015年又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

高德山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一直坚持不断进行科研,先后撰写、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十余篇被刊发于国家级核心期刊。

高德山在外科领域的成就得到省内专家的普遍认可,他也完成了从医生到教授的华丽转变。2016年他被聘为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已招录6名普外科专业研究生。

硕果累累实至名归

30余年来,高德山始终怀揣医者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做事雷厉风行、行医精益求精,凭着精湛的医术、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无数患者的由衷赞誉。

近年来,高德山先后被评为濮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濮阳市医德先进个人、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濮阳市第六批和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还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其作品被评为“濮阳市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2016年度,他荣获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度,他被濮阳市教科文卫体工会授予“工匠”称号……

高德山表示,荣誉只属于过去。作为医生,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本报记者 关咏梅

2022-06-17 —— 记我市“最美退役军人”高德山 1 1 濮阳日报 c100467.html 1 『病人永远放在第一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