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6月27日上午,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任杰一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他说:“身体各方面都挺好的,没有任何不舒服,就是心情稍微有些激动,毕竟刚为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续费了余生,希望他余生平安快乐。”
捐献当天下午三时,任杰一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句话:“叮~您的余生已续费,请您注意查收。”只见配图里的任杰一躺在病床上,手臂上插满了管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愿意!”今年5月初,当任杰一接到濮阳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有一名白血病患者急需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且他刚好和患者初次配型成功时,被问起是否有意愿捐献时,他没有丝毫犹豫。
任杰一,2020年8月进入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是一名年轻的95后医务工作者。2021年4月,任杰一和往常一样去无偿献血,得知可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想到能救人一命,立即申请加入,希望有朝一日能帮到患血液疾病的患者。
造血干细胞在非血缘关系中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初次配型成功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捐献,还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高分辨检测、体检等程序。结果终于出来了,任杰一完全符合捐献条件!
“一开始我家人也有顾虑,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我和妻子给家人解释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自身不会造成伤害,只是和平常的献血相比,时间稍长些,程序复杂些,对身体素质要求更高些。了解之后,家人就比较支持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点,愿意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来。”任杰一说。
“于己无大碍,于人能救命,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我非常愿意。”任杰一坚定地说。工作中的任杰一一袭白衣治病救人,而这次他要换种方式为一名陌生患者生命续航。
(全媒体记者 谷爱素 通讯员 史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