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天职是奉献,军嫂的使命是承担。如果说军功章是鲜血和汗水铸就的,那么,军功章的一半属于军人,另一半则属于柔弱而坚韧的军嫂。军人在前方军营冲锋、奉献,军嫂则在后方支撑起一个家、守护好丈夫的后院。我市“最美军嫂”杨雪杰就是众多军嫂中优秀的一员。
杨雪杰,1987年11月出生,河南范县人,现在范县陆集财政所工作,是一名普通的机关职工。她的丈夫夏飞在哈尔滨71375部队服役。他们2014年经人介绍相识,2016年5月结婚,从此杨雪杰开始了军嫂生涯。
杨雪杰提起军嫂生涯时热泪盈眶、泪流不止,因为她想起结婚6年来的点点滴滴、想起前阵子英勇牺牲的5位战士,仿佛感受到战士家属撕心裂肺的痛及为报效祖国死而后已的自豪,也更理解了军嫂、军人家属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嫁给军人意味着更多的担当和付出。婚后,杨雪杰和丈夫既没有花前月下,也不能朝暮相伴。婚后,同其他军嫂一样,照顾家庭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在她身上。
2017年5月,在全家人的期盼下,杨雪杰喜得千金,自此甜蜜的二人世界变成幸福的三口之家。小天使的降生,既给一家人带来了喜悦,无形中也加重了家庭负担。杨雪杰在基层工作,当时脱贫攻坚任务比较繁重,她经常早出晚归,不能正常回家,更无法照料女儿。而且,她的丈夫远在哈尔滨部队,更无法回家。于是,她只好硬着头皮请自己的父母和公公婆婆帮忙照看女儿。为不影响丈夫工作,就连其孩子生病、父母住院,她也很少给丈夫打电话诉苦。
杨雪杰提起女儿时语气格外温柔,她说总感觉亏欠女儿太多:从女儿出生到上学,她的军人爸爸基本缺席,以至于同龄的孩子都开玩笑说,“我有爸爸,你没有爸爸吧”。她家女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回答,后来则会模仿她爸爸的样子敬礼并骄傲地说:“我爸爸是军人,他在哈尔滨!”杨雪杰说,每次她丈夫回家探亲,女儿总是大声说:“我爸爸回来了,我有爸爸了!”此时的杨雪杰总是既欣喜又心酸:欣喜的是终于等到丈夫回家,心酸的是很快又要面对期盼和等待……
杨雪杰的丈夫远在哈尔滨,一年只有40天假期,他们夫妻每年总是聚少离多。但是,由于有公婆的悉心照料和帮助,她才能全心投入工作中。她一直深受领导和同事信任、照顾和好评,连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羡慕她遇到好丈夫、好公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20年3月,杨雪杰的婆婆居然被查出患有宫颈癌。这对杨雪杰来说真的可谓是晴天霹雳。当时她丈夫在执行任务,无法联系到本人,而且女儿年幼、生活无法自理。她既得照顾婆婆又得照顾孩子。好不容易安排上手术,结果婆婆却一直高烧不退还对液体过敏上吐下泻。她和公公只能寸步不离、轮流伺候,晚上她守到2点,2点以后换公公守着……就这样,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回到家后她发现女儿的头发剪得很短变得特别黑,俨然像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女儿激动地抱着她就亲,高兴得不得了,作为妈妈的她瞬间心酸得落泪……
医生说杨雪杰的婆婆做完手术后主要靠调养身体,而婆婆不吃肉。她就每天想方设法学着做各种吃的,并迅速从一个厨艺“小白”化身大厨。经过杨雪杰的悉心照料,婆婆身体渐渐恢复,亲戚邻居没有不夸的。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其中的心酸……丈夫在前方保家卫国,她帮助丈夫守护好这个家。
杨雪杰感慨:刚结婚时,她对军嫂的理解还不深,但是婚后6年让她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军人、什么是军嫂、怎样才能做好军嫂。军人,不仅仅是聚少离多,而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随时待命,而是“选择了军营,就要甘于奉献;穿上军装,就要珍惜荣誉;走上战场,就要冲锋陷阵”的奉献牺牲,还是“不追求荣华富贵,恪尽职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军人价值,更是“血与火铸就,生与死考验”的军人使命。而军嫂,是一个光荣的称谓、一个柔弱的身影、一个家庭的支撑;她对丈夫的牵挂无时不在,却一遍遍叮嘱丈夫别为她担心;她拥有军功章的一半,却甘愿把全部的光荣留给丈夫;她属于丈夫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却远比丈夫想象的更加坚韧……
“对于我来说,团聚是一个梦想,休息是一种奢望。有人问我做军嫂苦不苦,我认为是自豪而幸福的苦。有人问我做军嫂累不累,我认为是舒心而执着的累。军人在前方栉风沐雨,军嫂便是家中最安稳的后盾。虽然军嫂意味着必须甘于寂寞、付出和奉献,但是我为自己是军嫂而骄傲、自豪!”杨雪杰真诚地如是说。
本报记者 关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