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濮阳县新闻

濮阳县

特色种植收益高 农民致富门路广

乡村要发展,产业必先行。近年来,濮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中,立足当地气候、土壤等特点,加快种植结构调整,瞄准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探索发展艾草、金银花、红花、白芍、半夏等中药材种植,着力把特色产业做成优势产业,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濮阳县渠村乡孟居村的田地里,朵朵红花吐露着鲜艳的花丝,长势喜人。自6月20日起是采摘红花的关键期,红花种植户刘香姣正在地里忙活着。

刘香姣向记者介绍,原本是颗粒不收的盐碱地,后来从东北引进来红花进行试种,由于红花种植时间较短,技术管理要求也不高,今年,她种植的2.8亩红花喜获丰收,实现销售收入近万元。刘香姣说:“这片地能实现‘四丰收’。我种植了2.8亩红花卖了7000元,红花籽又打成油卖了7000余元,油渣饼也卖了1000元,后来,又种植了玉米卖了5000元,这一季‘四丰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绿色无公害食品。在孟居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种菜大户,他自己发明了一种种菜“三套”法,就是把西瓜、小米椒、豆角套种,不仅实现了有效利用土地,还得到了可观的效益。

农户郑铁印说:“经过10余年的摸索,咱又找出了多种套种方案,套种小米椒、豆角、西瓜,收益还可以。我种植了5亩地的小米椒卖了10余万元,比种植粮食作物强。”

为提高套种品质,郑铁印多次去外地考察学习,并结合本地环境,把水果和蔬菜进行套种,不仅使多种作物的生长时间实现互补,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

郑铁印说,工人都是本村的剩余劳动力,老太太一天挣四五十元,一个月挣1000余元。

在大棚里,一棵棵豆角长得挺拔翠绿,一颗颗小番茄也探出了“小脑袋”,等待着成熟。在小米椒的地盘上偶尔也有西瓜的一席之地,西瓜与小米椒间作种植、和谐共生。

近年来,濮阳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发展目标,按照“粮食品种调优、经济作物调宽、畜牧效益调高”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民“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濮阳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彦淑说:“我们农业农村部门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进程中,不断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拓宽服务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措施,通过网上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同时,接受技术咨询,并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在基础比较好的园区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

在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濮阳县组织收购人员到村里进行实地收购,既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问题,又保障了收入,给农户上了一份双保险。

全媒体记者 谷爱素 通讯员 任淑伟 王志强

2022-06-30 濮阳县 1 1 濮阳日报 c101164.html 1 特色种植收益高 农民致富门路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