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保险行业协会积极引导我市保险行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践行“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在回归保险保障功能、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充分发挥了保险在服务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保险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服务体系日益完善。10年来,我市保险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市场规模显著扩容,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保险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共有保险公司45家,其中财产险公司20家、人身险公司25家,所辖营业网点276个,个人保险代理人2万余人,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县域为纽带,覆盖城乡的保险服务网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保险服务体系。
行业实力日益增强。随着保险行业资产的稳步增长,我市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保险行业为濮阳经济社会提供各类风险保障4万亿元,其中为我市居民家庭和企业提供财产风险保障2.6万亿元,为全市职工、居民提供人身风险保障1.4万亿元。
2021年度,全市保费收入94.96亿元,同比增长2.55%,保险赔付32.63亿元,同比增长30.68%,缴纳各项税费2.8亿元。整体而言,我市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理赔率和理赔时效明显提升,各家保险公司理赔件数、理赔金额均有所增长。
保险社会作用有力彰显
近年来,我市保险行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不断拓宽保险覆盖面,着力提高保险行业与我市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和契合度。
服务民生保障。我市保险行业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医疗的补充作用,积极探索与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相衔接的保险产品,满足群众多层次保障需求,并积极做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受托承办工作,为我市近400万名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提供近1万亿元的大病医疗保障。配合政府推进农业保险法规政策建设和工作协调机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动小额人身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农机保险等惠农业务,承保农作物共计355万亩次,承保养殖牲畜170万头,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20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2021年,我市保险行业为全市2800家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财产风险保障256亿元,支付赔款3000万元,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加快发展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校园方责任、旅行社责任、承运人责任、火灾责任等各类责任保险业务,为学校和企业提供2409亿元责任保障。我市保险行业用实际行动切实提升保险供给能力,进一步凸显经济“减震器”功能,不断织密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网”。
服务社会管理。为贯彻落实我市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我市保险行业立足行业特色,积极推出“扶贫保”“深贫保”及驻村第一书记专项补贴保险等扶贫救助类保险,为22.9万户贫困家庭及驻村第一书记提供106亿元风险保障,并提供扶贫资金2400余万元。同时,吸纳和带动近8000名贫困人员就业,支付劳务费2000余万元。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市保险行业为全市近7万名疾控和医护人员捐赠110亿元的风险保障保险,为医院、社区、学校、疫情防控卡点捐赠防疫物资,并推出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类保险产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征程赋予新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保险行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牢记行业使命,履行责任担当,继续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服务贡献自身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李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