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抢抓机遇打造中原氢城 着眼未来倾力赢在华龙

—— 华龙区全面加速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习近平

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相对于其他能源而言,具有来源丰富、质量轻、能量密度高、绿色低碳、储存方式与利用形式多样等特点,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被誉为人类社会的“终极能源”。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濮阳作为国家重要石化基地,全市工业副产氢产量巨大——每小时8万余标方。同时,濮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具有较好的氢气制备基础,现有制氢企业7家,总制氢能力可达每小时37万标方,发展氢能基础良好。2021年1月,濮阳市政府印发《濮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濮阳市政府关于支持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发展氢能政策逐步完善。

作为主城区的华龙区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按照《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0年)》,立足氢气资源优势,全力布局燃料电池电堆、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氢能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华龙区把氢能产业培育作为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突破口,以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的氢能研发应用中心和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目标,抢抓河南省打造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重要机遇,大力实施“氢赢未来”发展工程,依托油气装备制造、特种车辆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和工业副产氢产量优势,积极谋篇布局氢能产业发展,加快氢能产业在智慧能源、绿色交通、高端制造等领域拓展延伸,着力构建氢能制、储、运、销、用全产业链条,助力濮阳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和氢能示范城市。

立足资源禀赋 
构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华龙区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厘清发展思路,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示范应用领先、配套设施完善、质量安全可靠的氢能产业体系。

明晰发展方向。充分把握氢能产业作为国家能源转型选择重大机遇,以河南省打造郑汴洛濮“氢能走廊”为契机,实施“氢赢未来”发展战略,以建设氢能技术创新核心区、氢能示范推广试验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聚集区为抓手,坚持“产业落地、技术突破、场景应用、完善链条”,依托油气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特种车辆等优势产业基础,探索氢能纳入区域能源体系及多种能源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加大氢能源关键零部件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向上游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向下游谋篇布局氢能场景应用,着力构建从制氢、储氢、运氢到用氢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科学编制规划。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省、市相关文件,编制了《华龙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将氢能产业发展划分为全面起步、加速发展、塑造优势三个阶段,从产业规模、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应用示范四个方面,确立发展目标,明确了多渠道保障氢源供应、提升核心零部件研制水平、大力推动整车产业发展等17项重点任务,并将能够逐年推进落实的氢能产业总产值、加氢站数量、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和关键部件研发投产等发展目标,按近、中、远景三期目标梯次测算落实,形成指导全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施工表。

优化发展路径。投资50亿元建设氢能产业园(濮阳)项目,加强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中国航天等科研机构合作,围绕储氢新材料生产、高纯固态供氢系统装备制造、高能量密度燃料电池制造、CIGS发电等10个子项目延链布局,主动融入山东“鲁氢经济带”、河北“一区一核两带”、郑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等,以氢燃料电池、氢能特种车辆、中重型卡车等应用为切入点,(下转第五版、第八版)


本报记者 杜鹏 文/图

2022-07-14 —— 华龙区全面加速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1 1 濮阳日报 c101657.html 1 抢抓机遇打造中原氢城 着眼未来倾力赢在华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