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一个关键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当前,濮阳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濮阳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还要从强化中试基地建设、搭建创新平台、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等方面,畅通成果转化的途径,让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新动能,真正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
科技成果想从实验室真正走向市场,中试环节是一大关键,它在实验室小试和产业化发展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今年1月,首批4个濮阳市中试基地正式挂牌,为我市科研阵容补齐了“中场”厚度,将对未来我市科研成果产业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在全力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的濮阳而言,拥有了成果转化的平台,等于成功打通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中试是科研的延续,是产品生产的开始,我们要规范中试基地建设和管理,围绕重点产业链、创新链,倾力打造从“研”到“产”的高能级“中间站”,全力提升中试熟化公共服务能力,打造中试服务人才队伍,创新运行运营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推动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必须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积极引进优质创新资源,致力创新汇聚新动能。一方面,做强创新平台,重点推进与河南大学、中科院过程所合作建立智慧能源省实验室,做实做优以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中试基地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体系,重点建设氢能产业研究院、市仓颉实验室、市中原实验室,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就地进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坚持“引育并重,以用为本”原则,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地创建离岸科技研发平台,主动对接当地科技人才资源,“借地”开展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研发在异地,转化在濮阳”。
金融是科技创新的血液,金融与科技创新循环通畅,创新发展才会活力四射。盛源集团拥有多项先进技术,前期苦于资金不足项目难以落地,引进中石油集团投资5亿元,以及中原证券、中原农开、中原资产成立基金注资9亿元后,项目成功落地投产,市场前景广阔。宏业集团在生物基方面拥有成熟技术和项目模式,与省投资集团成功合作后,营收3年内有望增长2倍多。推动创新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着力弥补我市科创金融不足的短板,要优化政府引导基金运行模式,吸引更多优秀基金集聚濮阳,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优势特色及新兴产业,助推创新企业上市,实现金融与创新活动、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