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濮阳县清河头乡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来抓,立足乡域实际,深人分析、精心组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心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党委政府高位谋划 工作开展“常规整到强力推”
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人居环境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制订下发《清河头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净起来”实施方案》《金堤河湿地公园东延总体规划》《集镇提升总体规划》等文件,通过制订方案和签订责任状,将整治任务层层分解,强化压力传导,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坚持党建引领,激活管理网格。该乡创新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机制,将乡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按照地域就近划分网格,每人负责联系5~10户,负责日常政策宣传,组织群众完成垃圾清扫、植树绿化、卫生维护等各项工作。
发挥党员作用,形成推进合力。该乡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党员积分管理、党员定岗定责、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紧密联系,通过党员入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卡上岗等管理措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确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任务,在整治攻坚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形成了党建引领、干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群众跟着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局面。
创新工作思路 干部群众“站着看到争着干”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乡党委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先后印发宣传单1.5万份,制作横幅标语186条、墙体标语52条,充分利用村室大喇叭、宣传车、工作微信群等媒介,广渠道、全方位展示整治效果、宣传工作动态,教育引导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选树先进典型,强化反面曝光。该乡结合“乡村光荣榜”等评选表彰活动,举办“村庄卫生大擂台”活动,发掘选树一批文明卫生户、人居环境突出贡献人物等先进典型,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同时,加大对“脏乱差”现象的曝光力度,树立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风尚。
发挥自治作用,强化行动自觉。该乡以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为思路,指导各村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理事会,上门入户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搜集村民意见,引导群众自发协助理事会推动工作开展。同时,动员乡贤、能人积极建言献策、捐献物资,带头拆除破旧房屋,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强化长效机制 环境整治“突击干到长效管”
突出集中攻坚,全面优化提升。该乡以省道、县道沿线两侧及视线范围内、田间地头、河塘沟渠、房前屋后、庭院内外为整治重点,全面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攻坚力量,广泛发动干部、党员和群众1.5万余人次,出动大小车辆280余辆次,拆除违建及残垣断壁200余处,治理坑塘沟渠30余处,治理清理建筑垃圾80余处,清运生活垃圾690余立方米,栽植树木8.5万棵。
自查与督导相结合,问题标本兼治。乡党委建立村级问题自查自纠机制,将每周三确定为全乡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日,各村发动自查,建立问题台账,限时整改后由乡党委统一验收。乡级成立督导考评小组,每周五乡党委书记、乡长牵头组织逐村观摩,现场指出问题、交办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跳出“整一次、好一阵,松一刻、坏一片”的怪圈,切实防止“头天清理、两天复原、三天回潮”现象发生。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常态长效。该乡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与村级办公经费、村组干部报酬挂钩,将工作实绩与分管领导、包村干部年终考核挂钩。建立考评机制,坚持“季通报、月评比、日巡查”,对先进村进行奖励,对落后村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有力推动工作常态长效开展。
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高明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