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9日,省委咨询组编发的内部刊物《咨询与建议》刊发了省委咨询组杨京伟、吕五权、王永苏撰写的《一项创新举措引发的社会治理嬗变——关于人民调解“清丰模式”的调查》。7月29日,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作出批示,要求有关单位阅参和研鉴。本报今日予以转载(内文有删减),以飨读者。
多年来,清丰县矛盾纠纷多发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阻碍了经济发展。近年来,清丰县着眼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了“一项改革引领、三个联动支撑、三项机制提效、三治协同保障”的大调解、大治理格局。2019年、2020年、2021年,清丰县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南省平安建设优秀县”;2020年,清丰县联合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清丰县的实践探索被司法部调研组称为人民调解“清丰模式”,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报道。
一个协会满盘皆活
2018年年初,清丰县通过调研发现,人民调解员的劳动关系未理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但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属于群众性组织,无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发放报酬,报酬多由司法局或乡镇政府代发。同时,人民调解员队伍年龄老化、管理松散等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形成战斗合力。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清丰县在上级有关部门吃不准、外地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决定先行先试,把理顺劳动关系作为突破口。2018年6月,全省第一家县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在清丰县挂牌成立,协会由5名调解员发起,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为社会团体法人,经公开招标,成为全国第一个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人民调解员协会。75名会员由协会统一派遣到县乡各人民调解委员会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通过协会的社会团体法人身份解决了人民调解员劳动关系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三个联动形成合力
一是“访调诉”联动。清丰县按照“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的要求,推动法官、信访干部、律师、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177人入驻县综治中心办公,打造了群众接待、矛盾调处、信息研判、法律服务、公共服务、教育宣传“六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平台。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县司法局、县信访局联合制订《关于建立“访调诉”对接联动机制的意见》,加强部门联动。对各类矛盾纠纷案件,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分流,属于人民调解范围的,先由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县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的24名调解员随时接受预约,调解成功的及时制作调解协议书,并指导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转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政调解。经行政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人民法庭与人民调解组织对综治中心分流的矛盾纠纷联合进行诉前调解,诉前调解不成的,进行司法调解,实现了矛盾纠纷从信访渠道到法律渠道的正向导流,推动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
二是“律心调”联动。公共法律服务协会、心理学会和人民调解员协会建立治理机制,在县、乡综治中心设立律师工作室和心理疏导室,为当事人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疏导,并对调解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同时,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公共法律服务协会,协会通过公开招标,以“单一来源”方式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为县社会治理中心和各乡镇派遣了108名律师和法律工作者。
三是“县乡村”调解组织联动。整合全县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7个乡(镇)和503个行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力量,成立统领全县调解组织的县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县乡综治中心设立调度室、调解信息中心、远程视频调解室等,采取“铁脚板+大数据”方法开展工作,各行政村和社区587名大学生专职网格员作为基层调解的重要力量,走进千家万户排查矛盾纠纷,简易纠纷当即调处,复杂矛盾通过“平安通”手机APP上报县乡信息平台,县乡及时接收、交办、督办和考核,统一调度,实现村级“吹哨”上报、乡镇响应处理、县级兜底办结,打通了体制机制堵点,提高了工作效能。
三项机制激发动能
一是绩效激励机制。清丰县实施双轨奖励机制,一方面是协会奖励,将调解员的报酬由1200元固定补贴改为“日薪50元+月满勤奖200元+案件补贴”。案件补贴根据难度,分为100元、200元、300元三档,重大疑难案件实行悬赏制,补贴额度一事一议。每年评出一批先进调解员和精品案例,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是县级层面奖励,县委政法委每年组织评选金牌、银牌调解员各10名,分别奖励2000元、1000元。清丰县还研究制订了职业调解师制度,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经验丰富的优秀年轻调解员,经考核,可由人民调解员协会聘为职业调解师,缴纳“五险”。
二是惩戒约束机制。调解员协会利用钉钉APP对调解员进行考勤,利用智慧调解平台进行考核,根据考勤考核情况发放报酬。对办案数量最少、质量最低的调解员,实行末位淘汰。凡因态度恶劣等问题被投诉的,一经查实,初犯停发一个月补贴,再犯立即清退,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三是职业提升机制。为解决调解员队伍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2019年11月,清丰县引进浙江省枫桥镇知名调解专家蔡娟,实施了“娟子式调解员”培养计划。2年多来,通过集中培训、分批带徒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娟子式调解员”。截至目前,全县已培养品牌调解员15名,复制出”娟子工作室”7个。每月举办一期“我的调解故事”宣讲赛,既促进了经验交流和素质提升,又增强了调解员的职业荣誉感。
三治协同夯实基础
清丰县站位基层社会治理高度,运用医治“社会病”思维,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医共体”,扎实推行市委书记杨青玖提出的“坐诊、出诊、巡诊”“三诊”工作法,着力推进“三零”创建,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确保稳定。大力实施“一乡一法律顾问团”“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民小组一法律明白人”工程,先后培养法律明白人4106名。建成集民法典公园、宪法广场、法治人物广场、法律宣讲广场于一体的全省首个县级法治文化综合体,各乡镇、村综治中心建立法治文化广场或文化长廊,营造了“出门有法、抬头见法、知法守法、办事循法”的浓厚法治文化氛围。
2018年以来,清丰县年成功调解案件量由1000余件增加到6000余件,85%的村成为“零上访”村,矛盾化解率保持在95%以上。2021年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今年以来,全县信访总量和重复信访率下降幅度均居全市第一位。
(原载于7月19日《咨询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