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后,我计划考研,希望能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谈起未来,赵晓菲充满了信心和期望。今年高考,她被长春大学录取,将开始在这个号称“听障人的清华北大”的大学就读动画专业。
赵晓菲来自南乐县张果屯镇农村,自小有听力障碍。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困苦的家庭、母亲的因病离世,她一度想放弃学业。但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赵晓菲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感谢我们没有放弃!”赵晓菲这样总结自己的求学路。
今年,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5名像赵晓菲这样的听障学生实现了“无声的大学梦”。
据了解,特殊教育的“单考单招”与普通高考不同,采用“3+2”模式,“语数外”之外,文科生还需考素描、水彩,理科生需考计算机、物理。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特教事业,让更多听障学生有了圆梦大学的机会,但各高校开设的相关专业有限,因此特教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难度远高于普通学生。
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1991年建校,是一所集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市特殊教育学校坚持“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突破口,科研是原动力”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残疾孩子圆梦大学。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但进入高中和中职阶段,没有专门的课程标准。因此,老师就以高等院校“考试大纲”为指挥棒,结合听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从普通高中教材中选择使用部分内容,或自己编写适合听障学生特点的《聋生英语教程》《聋生经典阅读自助餐》《趣味数学》等校本教材。老师们积极联系各聋人单招院校,寻求各校考纲和往年高考试卷,为学生编写练习题、研制模拟试卷。
结合近年来部分高校提高专业学科分值比例的趋势,市特殊教育学校加大了专业学科的教学课时量力度。例如郑州师范学院聋人方向的美术学专业是按照“文化成绩×30% +专业成绩×70%”的计分方法录取。所以,在抓实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教学基础上,市特殊教育学校重点抓好色彩、素描、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课程教学,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训练时间,以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在教师配备方面,市特殊教育学校遴选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层次较高的老师到高考班任教,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实行个别化教学,最大限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要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听障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老师总是争时间、抢课堂,在有限的时间使辅导效果最大化。市特殊教育学校魏培锋老师,吃住在校,形影不离自己的教室和学生。赵晓菲通过微信与记者交流时就表示:“每到节假日,老师都陪我学习、学习……”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走近高三毕业班,看到的是和正常学校一样的情景,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做题步骤,课桌上是高高的学习书籍,还有一群埋头苦读的学生。课堂上,总会看到学生不停地擦眼泪,因为他们接收信息主要靠的是眼睛,怕错过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知识点,只有在老师停顿时,他们才会眨眨眼睛、擦擦眼泪。”这是该校一名老师描述的场景。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自2008年聋人高考纳入全国统一高考系列,市特殊教育学校曾连续多年聋人学生高考升学率达100%,先后有160余名学生考取了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理工学院、郑州师范学院、中州大学、山东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其中,杨露露同学夺取2008年河南省聋人高考第一名,成为建市以来第一位聋人高考状元。2020年本科上线率达60%,创建校以来最好成绩。
即将到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求学的韩文婷也同样对未来充满希望:“新的学期迎来一个全新的自己。大学的时光我要更加刻苦学习,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学好专业知识之外,也会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多锻炼自己,提高能力……”本报记者 李世秀 通讯员 祁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