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管淑颖) 秋阳高照,微风轻抚。9月13日,开发区新习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玉米长势喜人。“预计今年地里的玉米亩产能达到1300斤。”新习镇永丰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马向阳告诉记者。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成了马向阳最关心的事情。“高标准农田建成以来,玉米的亩产量提高了200斤,这让合作社的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马向阳说,“不仅如此,高标准农田的好处还多着呢。”
马向阳介绍,示范田里,水电双计、水肥一体、自动化喷灌、无人机等现代农业设施配备齐全。“除了这些设备,区里还给我们提供信息支撑,让我们干起活来更有底气。”马向阳说。原来,围绕数字农业发展,开发区还建设了占地20余亩的现代农业信息中心,可整合集成气象、墒情、病虫害监测、自动化操控、大数据分析以及产品追溯等多种功能,将真正实现“灾能防、产能保、质能提”,确保粮食供给的优质、高产。
现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濮阳大地注入了无尽的活力和生机。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士介绍,全市高标准农田夏粮平均单产比建设前增幅高出9%以上,秋粮平均单产增幅高出15%以上,项目区内亩均节水率达24%,亩均实现农民增收150元以上,项目区耕地地力普遍提高0.5个等级以上,道路通达率达到100%,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节约人力、提高效率,让种田变得更轻松。“我们原来在浇灌的时候,一人负责一口井,一天只能完成几十亩的浇灌工作。”马向阳说,“现在我们通过手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的人力成本能达到70%。”
成本降下来,产量增上去,这是高标准农田带给农户的直接感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高标准农田不仅在强农富民中优势日趋凸现,而且加快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步伐,催生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400多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1000多家。
“近年来,我市积极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27.9万亩,争取上级资金16.5亿元,任务量和投资规模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居豫北地区第一,我们用建设新时代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书写了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答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在未来几年,我市力争新打造10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生态示范基地,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田美乡村”建设试点,使农民群众生产水平、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更加显著改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