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我市举行庆祝第38个教师节暨2022濮阳“最美教师”颁奖典礼,2022濮阳“最美教师”正式揭晓。他们分别是:南乐县第三实验小学王利引、范县龙王庄镇龙王庄小学李银鹤、南乐县梁村乡东郭村希望小学张楠、濮阳市第八中学张红丽、濮阳市实验小学李炜、濮阳县郎中乡大赵寨中心小学郎利民、濮阳市开德中学武晋、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赵红顺、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郭力众、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贾香菊(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利引:心中有爱 眼中有光
从教21年来,南乐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王利引潜心育人,把汗水挥洒在讲坛,把大爱奉献给社会,她用责任、奉献、爱心、智慧诠释了教育之美!
王利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像园丁一样,细心地呵护着每一棵幼苗。“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的教学主张。”王利引说。
程思阳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平时对他关心不多,导致他自卑厌学。王利引了解情况后,单独给他辅导,并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用降低作业难度、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帮他找回自信。得知程思阳喜欢街舞,又积极为其创造机会,帮他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就这样,程思阳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现在的程思阳,成为了一名自信阳光的街舞代课老师。
作为南乐县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主要负责人,每年王利引带领团队开展各级各类家庭教育讲座200余场,引导学生家长关注家庭教育。
受疫情影响,她和团队策划录制《家庭教育小妙招》等视频,进行线上家教理念分享,优秀的视频作品在公众号上广泛传播,总浏览量达19万次。王利引主持编写了《家庭教育案例集》,发放量达25000册,惠及南乐县2万多个家庭。
南乐县第三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占杰表示,她教学有法,带班有方,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是青年教师的榜样。
李银鹤:用智用力点亮乡村教育星星之火
她满怀教书育人的初心走出校门,开启深耕乡村讲台、浇灌希望之花的使命担当。2018年,她创建了全市第一个乡村班主任工作室,矢志培育更多的优秀班主任,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如今,在她的引领下,工作室成员已达39人,覆盖12个乡镇20所学校,为乡村教育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她就是范县龙王庄小学教师李银鹤。
201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新乡籍学生李银鹤,只身来到离家150多公里的范县龙王庄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刚来的时候教室里的玻璃好的都没有几块,还经常停电,我们的生活用水都是一桶一桶提的,我们的宿舍离学校比较远,有6里地。”李银鹤回忆说。
这是一所办学条件差的乡村小学,本地老师往外走,外地老师不愿来。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李银鹤一度犹豫。看到一双双清澈、求知的眼睛,她决定留下来,愿凭一己之力点亮乡村教育的熠熠星光。
2018年,在全市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上,李银鹤清楚地看到了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差距,那一刻,点燃了她心中的梦想,建立班主任工作室,为乡村教育凝聚智慧和力量。
为了更好地破解难题,发挥平台效用,李银鹤主导实施“一交流、二提升、三完善”管理模式,一交流就是班主任每月定期交流探讨,群策群力解决班级管理中的棘手问题;二提升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整体素质;三完善就是完善学习方式、完善带动模式、完善课题整理。
副校长贾凤平表示,很多班主任依托这个平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通过交流探讨解决班级中一些棘手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多,因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厌学、放纵、早恋等问题时有发生。于是,李银鹤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调查研究,并进行有效辅导,取得了明显成效。
星星之火,虽弱尤灿。李银鹤创办的班主任工作室得到越来越多同行和上级部门的关注和认可,202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李银鹤荣获“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称号。
张楠:坚守信念 静待花开
3000多个晨昏更迭,87600多里路的奔波,她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的路上,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乡村教育。她就是南乐县梁村乡东郭村希望小学校长张楠。
大学毕业那年,张楠放弃城市的稳定工作,满腔热忱来到南乐县梁村乡任教。在这所偏远的乡村学校,她耕耘着自己的梦想,和乡村孩子一起成长。
班里大部分学生音乐零基础,经过多次尝试,张楠找到了一次班会一首歌的方法,慢慢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除此之外,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附近的乡村舞台巡回演出,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现在,她教的孩子,都敢于上台,也乐于上台,能够积极完成每一次活动。
2021年11月,张楠被调到梁村乡东郭村希望小学担任校长。这是一所建校23年的老学校,校舍破旧,学校地势低洼,每到雨季,雨水倒流。上任之前,她心里也打过退堂鼓。
“面对学生渴望的眼神,我选择留在了这片校园。其实,校长就是服务者,我愿意像一棵树扎根在这片校园。”张楠说。
2022年初,张楠带领老师们进行老旧学校改造。经过3个月的时间,教学楼顶、功能室顶重新搭建了彩钢瓦,学校南侧围墙和厕所拆除重建,更换了教学楼护栏等。校园变美了,地面平整了。学校改造期间,她只在清明节休息了半天,5岁的儿子都是跟着奶奶。
为了学校更好地发展,张楠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她不仅要做好管理学校的工作,作为学校唯一一个音乐教师,她还要教全校的音乐课。学校任课老师不够,她还承担了语文课的教学任务。从音乐课到语文课,教学方法、思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通过积极的学习、反复的思考,总能高质量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坚守信念、静待花开。张楠的努力不仅收获了孩子们的成长,也换来了家长和孩子的喜爱与尊重。东郭村村支书说:“从这个张老师到我们村来,学校里边儿是焕然一新,我们村支两委及全村村民对张老师的工作非常认可。”
张红丽:用热爱与执着 播诵师者情怀
她用诵读引领学生发掘语文之美,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朗读者;她不忘初心,潜心耕耘32载,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她就是用执着和坚持,诠释师者风范的濮阳市第八中学教师张红丽。
从事语文教学30余年,张红丽老师的课堂自成特色。她始终认为,语文之美,美在放声悟读。“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课堂上要有琅琅书声荡漾。”从古典文学到现代诗歌,从中华经典到世界名著,张老师的课堂总能声情并茂、快乐高效,孩子们在放声诵读中学习语言,感悟文学之美。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学校全面停课。张红丽当时因脚部骨折在家休养,与病痛相比,怎样居家上好语文课是她最挂念的事。考虑再三,她决定创办“姝读书”个人公众号,通过线上引导,影响、督促孩子们居家读书。
一至五年级语文课本全文诵读,无论从体量,还是时间,对于正打着石膏养身体的张红丽都是一种考验。白天要上网课,只能晚上录,没有专业设备,就用手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嗓子不堪重负,由充血到咳血,医生要求她禁声,但她仍坚持录完全部课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起初是自己班的学生跟读,后来,喜欢“姝读书”公众号的人越来越多,全校、全国各地几万名学生参与进来。不少外地的老师催着张老师更新内容。复学后,张红丽脚伤未愈,而教室在五楼,她只能拽着栏杆上台阶,愣是没耽误学生一节课。
从1990年初登讲台,教师,一直是张红丽无悔的选择,她本人先后荣获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应用研究先进个人、省名师、省教育教学专家、省学术带头人等荣誉。
市八中校长孙绪宪表示,张红丽老师为教育倾尽了心血,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师者的最美风采!
李炜:微光辉映领巾红
坚守三尺讲台21年,她用音乐陶冶学生心灵;作为一名少先队工作者,她挚爱每一个活泼可爱的红领巾,她用艺术弘扬濮阳文明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少先队员们最喜爱的知心大姐姐,她就是濮阳市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李炜。
少先队的工作多而杂,从一个活动的策划、排练再到展示,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李炜经常加班到很晚,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作为从教21年的音乐老师,又兼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李炜就这样带着对红领巾事业的满腔热爱,在一个个急难险重任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作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李炜悉心做好少先队员的思想引路人。她“音”才施教,创新艺术与抗灾、防疫相融合的思政课程,用孩子们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的方式引领他们在体验中敬畏生命,懂得感恩!徐婉芯妈妈表示:“李老师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进孩子们的心灵。”
活动是少先队的灵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李炜老师开发了红色校本课程《童心永向党 水韵百年红》,将爱国情怀厚植在每一个队员心中,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指导组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也让濮阳红色主题教育品牌走向全国;在濮阳市“喜迎二十大 清廉向未来”廉洁主题教育活动中,李炜老师精心编排的廉洁主题曲《清风向未来》广为传唱;她培养了一大批“红领巾小解说”,为人们讲党史、讲廉洁!
“我相信微光亦亮,星火成炬,我想成为照亮无数心灵前行路上那束最温暖的微光!”微光辉映领巾红,李炜用艺术引领队员向阳成长!她把“红领巾社团”融入德育、美育,带领队员率先在全国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精心策划、编排了上百次大型活动和节目,用艺术点亮濮阳精神,讲好红领巾的故事!
郎利民:以武育人 逐梦黄河滩
为了儿时梦想,他毅然舍弃城市回到家乡,投身教育。黄河滩区,他以武育人,让农村孩子登上了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比赛的大舞台,成为方圆十里乡亲们传诵的佳话。他就是濮阳县郎中乡大赵寨中心小学教师郎利民。
“喜欢!因为体育课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学生李诗涵表示,“郎老师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比如一些基本的武术套路,我从武术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怕苦,对待任何事都要迎难而上!”因为有了郎老师,孩子们才更加喜欢上体育课。
1997年,上小学的郎利民第一次走出农村,来到河南大学校园参观。操场上,学生们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尽情地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眼前这一幕,让这个从偏远农村来的小学生羡慕不已。“要是农村孩子也能上体育课该多好啊。”郎利民心想。
2013年6月,郎利民从河南大学毕业。学校推荐他到河大附小就职,但他选择了放弃,为了儿时的梦想,毅然回到母校濮阳县郎中乡大赵寨中心小学支教。两年的支教生涯结束后,同事们都以为他会离开。然而谁也没想到,他又通过特岗教师招聘,再一次回到母校。
大学期间主修武术教学的他,在短时间内教会了孩子们太极扇、太极拳等武术套路,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展演并获奖。学校因此被省教育厅、省体育局授予“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称号。校长骆爱英表示,郎利民老师让农村孩子拥有了自己的展示平台。
有耕耘就有收获。郎利民先后获得省中小学生大课间优秀辅导老师、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市级模范教师等荣誉。
“既然来到了这个学校,为了儿时的梦想,就要坚守下去,为了农村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而努力奋斗!”郎利民坚定地说。
武晋:一路播撒爱的阳光
人们都说,爱笑的人非常有爱心。濮阳市开德中学教师武晋就是这样一个人。年轻的她曾荣获濮阳市青年岗位能手、示范区好青年、示范区骨干教师等荣誉。
2015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武晋,不顾父母反对,毅然从家乡许昌来到濮阳,开始了她的教学之路。她说:“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爱他,他们才能爱你、信任你,才想要好好学习,才不会让爱的人失望。”
因为爱这座城市,更因为爱这座城市里可爱的孩子们,武晋成为了班主任,更是班里的孩子王。
作为音乐老师,不用批改作业,武晋就比其他班主任少了一种与孩子们之间沟通的方式。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沟通法宝——谈心本。小小谈心本,成为武晋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钥匙,在谈心本里她和孩子们构建了一个爱与尊重的世界。
从谈心本里得知晓彤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从来没有过过生日,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和同学们一起策划,给晓彤准备了礼物和大蛋糕,让晓彤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每到周末,她都会带着一组学生去福利院、助残中心,看望那些因唐氏综合征等疾病无法正常生活的孩子,给他们带去书籍、玩具,和他们一起游戏、唱歌。
学生的生日她记得,学生的喜怒哀乐她牵挂着;带学生吃火锅,去福利院做义工;半夜丢下女儿,调解学生家庭矛盾,学生的事情她全程参与。她表示,班里的孩子虽然多,但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这份责任在我肩头我又怎能辜负呢!对孩子来说,我不是他们看见就躲的班主任,而是一进班就会被孩子们围起来的妈妈。
一路阳光,七年随行,教育的责任让她把爱的天平倾向了50张笑脸。她用爱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教育心曲。爱她所爱,无怨无悔。
赵红顺:以“数”为媒育栋梁
怀着对教育的热情和梦想,2008年大学毕业后,赵红顺离开家乡安徽滁州,来到龙城濮阳,在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执教高中数学。风雨兼程14载,他扎根濮阳,以“数”为媒,育栋梁之材,用执着和奉献书写人生,将青春的光芒倾注到教书育人之中。
赵红顺是学生眼中的数学大神,无论他带哪个班,哪个班的数学成绩都会神奇般地处于领先地位,这得益于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分析思路的底层逻辑。教学中,他深入浅出地讲解,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每个学生,赵红顺总能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精准地取长补短,让学生在进步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身为老师,他全心投入;身为班主任,他倾其所能。试卷上密密麻麻的字体,凝聚着他对教学的独到见解;讲台上言词恳切的话语,倾注着他对学生的无限关怀。在赵老师陪伴的三年,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稳步攀升的数学成绩,而且收获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开阔了胸襟,积蓄了力量。
牛启正同学表示,赵老师平时会讲一些比较凝练的话,能让我们坚定自己努力的方向,然后我们朝这个方向,更有力量去前进。
十四年如一日,赵红顺成就了学生,也证明了自己。在2020年高考中,濮阳市700分以上9人,赵老师所带班级占5人,均被清华、北大录取,所教班级取得全员一本的硬核成绩。他个人先后荣获濮阳市模范教师、河南省文明班级班主任、濮阳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濮阳市教学标兵等多项荣誉。
郭力众: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他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30年来,在潜心教学的同时,他还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心理导师——他就是濮阳市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教师郭力众。
每天下午放学后,郭力众的办公室就成了心理咨询室。几年来,郭力众的班级没有纪律检查,没有量化考核,学生从自由散漫状态到最后形成良好的自觉行为,形成一个阳光、积极的班集体,高考本科升学率100%,一本上线率达到65%。他的学生先后有14人考入清华、北大。
为了更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已经50岁的郭力众自费学习,考取心理咨询师和亲子沟通培训师两个证书。
班里一名男生因学习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出现了心理问题,将自己的头发一缕缕揪下来,用裁纸刀在胳膊上划出一道道的血痕,大夏天用长长的衣袖遮掩着胳膊不敢让人看见,被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该学生拒绝吃药,家长极为痛苦无奈。郭力众主动联系家长,每周对其进行一次心理咨询,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与学生交流。经过近7个月的陪伴,学生走出了抑郁,顺利考入南方的一所财经大学。
濮阳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年级主任贾国强介绍,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克服压力,郭力众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教学和管理之中,探索出自由、自主、自觉的班级管理模式,很好地促进了班级管理,提升了教学效果。
郭力众一直坚守教学第一线,年年担任班主任并兼任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超负荷的教学工作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学生们陆续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贾香菊:不言教书苦 育人只当歌
2012年伊始,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贾香菊老师在学校首创了读书社团节假日读书活动。十年间,她带了三届学生,先后组建了13个读书社团。2013年,组建读书社团开展节假日读书活动在学校全面铺开,惠及65个班级的学生。
贾香菊老师把生硬的说教,变成一个个有意思的活动,“今天我当家”“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系列活动,与家长角色互换,相互理解;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挖野菜、认植物、学种植,亲身实践,感受劳动之美;走进单拐,了解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故事,许下铿锵有力的誓言,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成长,健全人格,培根铸魂。
作为语文研究室主任,贾香菊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组织老师进行各种教研活动,开展青蓝结对帮扶,培养青年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高颖说:“从她的身上,我不仅学习到了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还明白了作为教师要敬畏课堂、尊重生命的教育真谛。”
作为年级主任,贾香菊是组内工作的谋划者和领导者、校魂精神的引领者、行动的示范者,以自己的责任担当打造出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集体。同事谢艳明说:“她像一束光,像一团火,照亮了自己,还凝聚了一群人。”
2012年以来,贾香菊带领的年级组先后被授予“濮阳市工人先锋号”“濮阳市三八红旗集体”“濮阳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她所带的班级2020年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她个人先后荣获省、市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