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来自南乐县福堪镇的吴文强还是一个独自在市城区打拼的追梦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在市城区买房安家,孩子在城里的学校上学,妻子依靠一技之长在城里舒心就业……
现如今,吴文强的梦想成真,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有学上,有活干,有房住,真提劲啊!”9月5日上午,看着孩子自信从容地背着新书包走进新校园的身影,吴文强顺势拉了一下妻子的手,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吴文强的幸福生活得益于我市把解决好人的问题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瞄准“身份市民化、技能市民化、就业市民化、权益市民化”四大领域,深入实施打破城乡壁垒、强化技能培训、扩大从业岗位、保障务工权益、强化素质提升等重大举措,有力促进了农民工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让农民工华丽转身成市民。
精准培训
让农民工一技在身
今年麦收刚过,来自台前县马楼镇的赵延就赶到京东智能城市(濮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参加园区组织的网红达人培训。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赵延在电商平台上的网店就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这让只有高中文化水平、以前只能在建筑工地当小工的他极为振奋。
“一技之长都是学出来的,我得抓住濮阳发力电商产业这个机会,争取成为直播领域的行家里手。”在赵延的规划中,如果一切顺利,他想着今年年底前也能和其他创业者一样到市城区寻求更大商机。
在位于华龙区的河南东方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来自范县白衣阁乡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人郭志兵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期待着成为公司的编程“大拿”。
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郭志兵参加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是在传统的企业师傅带徒这一模式的基础上引入职业院校协同开展培训,并由政府进行激励推动、给予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创新举措。
“有技术傍身,才能把饭碗端得更牢,才能真正在城市站稳脚跟。”说起新型学徒制培训,郭志兵赞不绝口。
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不仅关乎着他们自身收入与幸福指数,而且也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针对部分农民工受教育水平限制、技能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工作岗位要求的现状,我市坚持需求导向,开展常态化、针对性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三管齐下,力争让每名农民工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无技能在城镇居住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坚持重实效、好掌握、易上手原则,围绕美好生活开设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容量的家政、护工、美发、中式烹饪等专业,围绕传统制造产业开设焊工、电工等专业,培育“中原美发”等六大特色人力资源培训品牌,有力带动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截至目前,我市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49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8.84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3万人。
——对有技能基础在城镇居住人员,开展提升培训。在全省创新实施“用工企业下单、职工群众点单、职能部门亮单、培训机构接单、政府统一买单、服务部门填单”的“六单式”培训模式,有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品牌性。培训专业、课时等均根据企业需求设置,学员考核合格后即可上岗。截至目前,共为380余家企业培训化工、电商等人才41万人次,培育“中原化工”等特色人力资源培训品牌。
——对有技能提升需求在城镇居住人员,开展新型培训。市人社局围绕新材料、氢能、装备制造等产业迭代升级需求,建立蔚林新材料绿色化工培训基地,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原石化等120家院校、企业合作,实施“职业培训助企强技”“名师助企、校企合作”等行动,累计培训熟练工14.9万人次。
贴心服务
让农民工就业创业之路更顺畅
不带货的直播间却爆红“出圈”,深受企业和农民工的喜爱,这是做什么的呢?没错,这就是我市创新打造的“就业红娘”直播间,全省首家“直播带岗”。
“就业红娘”直播间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企业用工需求、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情况,为用人单位和广大求职者牵线搭桥,打破了网站、APP等原线上模式的双盲选择痛点,实现人岗精准对接,打通了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参与“就业红娘”直播间的企业已有7700余家次,新增农民工城镇化转移就业3.02万人。(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