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濮阳豫能循环水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开工仪式在施工现场举行。市城市管理局、市热力公司、北京华源泰盟河南分公司负责人及濮阳豫能班子成员出席仪式。
余热再利用,低碳新格局。濮阳豫能循环水余热利用项目采用清华大学首创的集中供热技术、北京华源泰盟公司提供的国际领先节能环保设备和合同能源管理的合作模式,针对公司供电供热运行特点和工况进行定制设计,实现技术、设备、投资三强联合。通过“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低温循环水余热回收机组可将发电过程中的循环水余热进行回收,通过特有的取热技术,为市城区提供冬季供暖,大大提高公司用能效率。项目设计余热回收能力104MW,达产后可增加供热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28万吨、二氧化硫204吨、氮氧化物177吨、灰渣7200吨,年节约用水量18.9万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改革促节能,发展“三丰收”。推动煤电机组节能提效和清洁化利用是大势所趋,循环水余热利用项目是濮阳豫能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实行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对煤电企业提出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等“三改联动”政策,是绿色减碳工程。该项目对促进我市供热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将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丰收”。濮阳豫能将与建设单位一道建设精品优质工程,确保今冬按期投运,为濮阳人民奉献更温暖的冬天。
亮作风“底色”,提发展“成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濮阳豫能勇当建设“四个濮阳”排头兵,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为契机,提能力、转作风,“规定动作”高标准,“自选动作”重实效,为生产经营赋能,凝心聚力推动创新发展走深走实。坚持“项目为王,结果为上”,创新发展工作硕果累累,多能互补(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获得省发展改革委批准,濮阳高铁站站前广场光储直柔智能微网项目顺利并网,合作开发了能源板块首个地热项目——清丰县老城区(文化路)地热供暖项目。发扬“四千精神”,不断推动“四个解耦”项目建设落地,炉渣制灰项目全年可实现单台净利润100余万元;宽负荷脱硝项目完成更换#2锅炉两层催化剂审批工作,开始招标;异步发电机的研究与应用中,正在进行垂直轴风机试验数据收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濮阳豫能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在实干笃行中打造出系列特色品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