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濮阳双拥

筑牢爱的“大后方”

——记我市“最美军嫂”王静

从家乡豫北到祖国边陲,又从粤西到滇南,她与作为军人的丈夫携手并肩、风雨同舟,一路上克服种种困难,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丈夫安心服役营造了温馨的“大后方”……她就是我市“最美军嫂”、台前县打渔陈镇中张村的王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轻时的王静,敢闯敢干,是一个顽强的追梦人。大学毕业后,她怀揣着干事创业的梦想,白手起家,开过干洗店,办过舞蹈培训班……用王静自己的话说,“只要能吃苦,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她靠着勤劳和执着,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也大大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

王静红红火火的创业一直持续到结婚、生子。2011年1月,王静与在部队服役的张广珍结束爱情长跑,领证结婚,成为一名光荣的军嫂。“军嫂是荣誉,也是责任,更意味着担当和付出。”王静这样说。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张广珍从军18年来,均工作在作战部队练兵备战的第一线,先后在7个岗位上任职、历练,驻地一换再换,2016年又从粤西选调至滇南。王静随军的这十几年,一直跟随丈夫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过着漂浮不定的日子。丈夫张广珍觉得对不住她,内疚地说:“你看都快四十岁了,还跟着我漂泊不定地生活。”王静开玩笑道:“这样多好,跟着你免费旅游大半个中国!”她经常和别人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公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和孩子也跟到哪里。”

由于部队工作需要,张广珍经常出差,在外地一待就是几个月,家里的事根本无暇顾及。家里两个孩子,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女儿刚满四岁,全靠王静一个人照看。刚开始,一旦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或是其他意外,王静就手忙脚乱,急得抓狂。时间一长,这样的生活反而锻炼了她坚强的意志,成就了她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丈夫非常理解王静的艰辛和不易,王静却乐观地说:“要不是你,我还成不了女强人呢!”

2019年初,家庭遭受变故,王静的婆婆在车祸中受重伤成了植物人,她怕丈夫在单位分心,主动放弃了自己从事多年的心爱的舞蹈培训,承担起照料孩子、处理纠纷的全部事务。

因丈夫工作的变迁,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曾转学四次,加上家庭遭受变故,大人不安的情绪也影响到了儿子。一段时间以来,儿子的学习成绩急剧下滑。王静找到症结后,就尽量多陪伴他。经过半年耐心的陪伴和说教,儿子的成绩进步飞快,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熟悉王静的人都知道,她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在一次买菜回家的路上,王静看到一个小孩一边哭一边穿梭在车流中,险被汽车撞到。她一把抓住孩子,将其拉到安全的地方。但孩子只是哭着喊妈妈,并不能正常沟通交流。王静及时报警求助,在警察的帮助下顺利找到了孩子的家人。

王静居住的部队家属院里,大家来自四面八方,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性格各异,有时会因为一句话引起邻里纠纷。这时,王静就“挺身而出”,劝了这家劝那家,给人家讲解“和为贵”的道理,讲解邻里和睦的好处。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大院有个热心人叫王静,都愿意跟她拉家常、交朋友。

正是有了王静的大力支持和默默奉献,张广珍才得以全身心投入部队工作,并多次得到上级肯定:担任连主官期间带领连队获得集体二等功1次,个人获得三等功1次;担任营主官期间,营队获得集体三等功1次、被基地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次,连续3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营,个人再次获得三等功1次。

王静的奉献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9年,她被部队评为“好军嫂”;2021年,被台前县评为“最美军嫂”;2022年,被濮阳市评为“最美军嫂”。2021年,她的家庭被评为云南省最美家庭。本报记者 文/图

2022-09-28 ——记我市“最美军嫂”王静 1 1 濮阳日报 c105512.html 1 筑牢爱的“大后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