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法律尊严 维护群众权益”“司法公正为民优化营商环境 为企业排忧解难助企业发展”……一面面锦旗,是群众对我市两级法院提升司法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肯定。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有效化解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难题,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化制度保障,创新实施“3+3”多元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打造了集宣传教育、多元解纷、司法保障、政策施惠于一体的投资者保护协调联动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成为全省多元解决保护投资者难题的新探索、新实践。
“3条线”构建全方位多元解纷网络
“金融线”连接监管,助力银企共赢。该院在全省率先建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委员会,汇集146名专业金融调解员,实行“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线上线下双驱并行模式,高效化解金融商事纠纷。截至目前,该院共受理调解案件336件,涉案标的6700万元,平均用时2.5天,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达83.23%。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纠纷一审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用调解数量的“加法”促进诉讼案件的“减法”,切实缓解了企业生存压力,助力了金融秩序稳定。同时,该院牵头建立濮阳市金融司法环境建设联席会,通报金融案件审判态势,发布金融案件多元化解白皮书,创新实施司法审判“一案双书”工作机制,在发送判决书的同时,向相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书,防范金融风险。
“商事线”拉近距离,化解涉企纠纷。在邀请商会加入人民调解平台线上联调工作的基础上,全市法院实现了商事纠纷诉前联调全覆盖。商会调解组织入驻诉讼服务中心,发挥其行业特长和专业优势,共同开展调解工作。目前,全市各级诉讼服务中心共入驻商会调解员24名,委派、委托调解案件122件,调解成功58件,调解成功率47.54%,涉案标的5600万元,为企业节省诉讼费用约34万元。
“基层线”密织网格,延伸司法触角。坚持“走出去”“连起来”,创新打造“以人民法庭为中心,点面结合、多元合作,纵横交互、分级分类”的源头矛盾预防解纷新模式。以清丰县人民法院为样板,“走出去”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在综治中心设立诉讼服务中心、商事调解、工会调解等功能性窗口,“访诉调”无缝对接,高效化解涉企纠纷;将综治中心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连起来”,在人民法庭开展“网格之家”“庭所共建”,网格员利用智能化大数据信息,协同开展点对点涉企纠纷排查预防化解工作。自该模式实行以来,共调解涉中小投资者案件18件,排查基层涉企风险21次,充分发挥了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为企业依法投资经营保驾护航。
“3个一”打造多层次诉讼服务体系
“一站式”绿色通道便民显高效。该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增设中小投资者服务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手续完备的案件,当天快速立案,优先财产保全。诉前,向当事人充分提示诉讼风险,引导中小投资者选择多元调解方式高效化解矛盾。诉中,当事人要求调解的,在3日内组织委托调解;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优先排庭审理。诉后,根据案件情况,尽量缩短指定履行期间,努力快速实现胜诉方权益。同时,推行涉企5类合同绿标签制度,利用绿通道、绿标签,为中小投资者在“立调审执”全流程诉讼程序中提供诉讼服务专项指导和优先办理服务,满足多元化诉讼需求。
“一对一”实地问需施策见真章。该院深入开展法官“一对一”访企问需行动,梳理排查近3年的涉企案件,研判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量身定制个性化法律风险防控指导书,促进受访企业依法合规健康经营。今年以来,全市法官共深入走访企业473家,赠送民法典、《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示100条》等法律资料1000余份,提供个性化法律咨询2400余次,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30余个,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全力助企纾困解难题。
“一揽子”法律服务省力降成本。该院通过网络平台设立“投资者之家”反馈窗口,中小投资者可对在证券期货、股东权益、公司结构治理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咨询,交流沟通诉讼案件相关问题,就加强和改进保护中小投资者工作建言献策、线上反映诉求。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优势,探索组建中小投资者法律顾问团,为中小投资者免费提供经验丰富、专业有效的法律咨询服务。同时,制作《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之诉讼流程指引》《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之法律风险防范小贴士》等法律指南,为投资经营者提供诉讼流程指引和风险预防建议,从源头上预防投资风险。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刘晓静 孙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