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南乐县以倡树“乐善”新风为主导,坚持德治塑魂、德法并举,创新德治教化载体,健全体系、完善机制,持续激活德治能量,在全县形成厚道崇德、向善向上的浓厚氛围。
创新“乐善”载体。南乐县以建设“乐善南乐”为目标,引导创新社会治理载体。一是创新成立德善互助合作社。以近德固乡为试点,创新成立村级德善互助合作社,对因病、因学、因灾、因突发意外事故等情况造成重大损失且生活困难的社员,给予500元~3000元的社会救助,全乡20个行政村2.75万名群众踊跃入社,形成了乡、村、户三级功能互补的社会救助网络。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救助社员33人,发放救助资金3.5万元。二是创新开展老年人“饺子宴”。寺庄乡古念村乡农历每月初六定为“孝道日”,村“两委”成员和志愿者组织全村70岁以上老人吃饺子,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三是创新推行“童伴之家”。梁村乡面向无事实母亲抚养儿童开办“童伴之家”,选优配强“童伴妈妈”,对接留守儿童实际需求,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疏导、爱心救助,构建乡村、学校、家庭和社会四级联动的关爱共同体。目前,“童伴之家”已对146名儿童建立了档案,为8名儿童办理了救助。
健全“乐善”体系。南乐县采取多项措施,建立完善“乐善”道德教化体系。一是建立“南乐好人”评选体系。持续开展“南乐好人”等评选活动,把节俭办理婚丧事纳入“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内容,大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新乡贤”等系列评选。今年以来,全县先后推荐“中国好人”2名、“濮阳好人”5名,评选出县级“新时代好少年”10名、“文明家庭”75户,进一步弘扬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是建立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20支专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凝聚起以文化人、以德辅治的强大力量。三是建立社会信用评定体系。以“诚信红黑榜”为平台,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模式。今年以来,全县共发布诚信企业和个人“红榜名单”53个、失信企业和个人“黑名单”21个。
完善“乐善”机制。南乐县将机制保障作为推进道德教化的基础。一是完善见义勇为保障体制。将见义勇为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订完善全县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及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明确见义勇为人员保护、优待、抚恤等政策。二是完善村规民约管理机制。全县322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制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开展规范红白理事会专项整治行动。成立道德评判团,对道德模范、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进行大力褒奖,弘扬了勤俭节约、文明和谐的新风正气。三是完善道德讲堂推广机制。把道德讲堂作为德治教化的纲领性工程,建设道德讲堂1000余个,定期组织开展“孝老爱亲”“红色经典”“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主题道德讲堂活动。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道德讲堂380余场,受众2.6万余人次,在全县形成了“人人讲道德、处处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马豪杰 王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