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为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明确的路径选择。在国际视域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剧了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传统的国际大循环明显弱化;在国内视野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并且具有超大规模的经济体优势,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准确分析国际国内新变化和新阶段的基础上,主动改变“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传统发展模式,依靠强大的国内市场,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和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但是我国高端产品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并且由于消费环境异化等原因,国内消费需求乏力。因此,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要求政府主动变革,不仅涉及调整产业结构,也意味着体制、政策都要转向。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国内逐渐升级的消费需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内经济良性循环。要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要增加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要强化市场的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稳定物价水平,清除不合理收费,降低交易成本,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形成高效透明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总量能级。
第二,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供给体系总量上产能强劲,但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更无法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需求体系主要着眼于调节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需求,但针对扩大消费需求的调控手段相对有限。因此,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供给端来看,要不断提升供给对国内需求的适应性和配合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做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扩大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有效供给,提高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从需求端来看,依然要注重“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通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定传统消费的同时挖掘潜在消费,充分释放消费和投资的效应。总之,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形成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的动态平衡状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第三,坚持科技创新这个战略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点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国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高新技术企业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了在某些核心和新兴领域遭遇了“卡脖子”问题,加之美国不断对我国高技术企业制裁,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因此,要发挥我国制度的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形成举国体制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共同发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催生更多发展动能,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加强企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和再创新能力,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使企业、产业集群、科研机构和高校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分工协作进行技术创新,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要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改革,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要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瞄准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尤其是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科技领域成为开拓者。
第四,坚持扩大对外开放这个战略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我们构建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对我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和技术施压,压缩我国发展空间,使我国在一个更加不稳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充分依托国内强大的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创造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先进的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环境,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使世界经济更加紧密联系;要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经济特区、开发区、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特殊功能,加快构建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以及城市配套和服务体系,扩大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让优质资源引进来、优势产品走出去,不断探索高水平开放的新模式和好经验。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升对各类风险预判和驾驭能力,防范在处置风险过程中引发次风险,为新发展格局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好主动仗、稳好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