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做好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后半篇”文章,在企业登记注册、年度报告、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方面再发力,做到证照更集中、办事更便捷、服务更精准、监管更高效,为市场主体发展铺路搭桥、保驾护航。
品牌带动,打造开放“新高地”。扎实推进“标准河南”建设,充分发挥河南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助力我市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协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濮阳筹建氢能源产业标准分中心,在推动“油城”变“氢城”过程中,牢牢把握标准制订话语权,力争制修订国家标准2至3项、行业标准3至5项。组织开展好“市长质量奖”评选,实施“三大三专四新”产业商标品牌培育工程,创建1至2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敢为人先,推进监管“智慧化”。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深入实施餐饮环节“明厨亮灶”工程,持续推行“一品一码”溯源监管模式。积极推进移动式压力容器溯源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水平。在燃煤散烧治理方面,采用“设备监测+无人机智能巡航”方式,实现快速、高效、精准管控。在大型商超、农贸市场、药店等重点场所配备视频监控设备,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为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插上“智慧的翅膀”。
坚守底线,筑牢安全“防火墙”。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压实主体责任,严惩重处各类假冒伪劣、商标侵权、价格违法、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特别是牢牢守住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要工业产品“四条安全底线”,让监管始终跑在风险前面,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区域性、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