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为科技事业未来前进道路指明了方向。”11月28日,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雷灯照说,全市科技战线要勇于担当,以科技报国的决心、自立自强的信心、坚持坚守的恒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四新两能”新产业,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增强科技硬实力、经济创新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濮阳提供科技支撑。
抓牢“牛鼻子”,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前瞻布局,以实验室、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为建设重点,打造从0到1、从1到N创新链条,形成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面向我市重大战略需求,整合创新资源,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力量,谋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根据省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统筹布局,组织中原油田、宏业控股集团等科研力量,围绕氢能源、生物质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仓颉实验室、中原实验室等市实验室建设,使之成为我市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前沿阵地和源头支撑,成为省实验室的“预备队”。
当好“火车头”,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集中力量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支撑引领我市抢占未来高地的技术,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围绕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氢能、人工智能等“四新两能”新产业,聚焦产业链式发展、集群发展,瞄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濮阳特色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构筑支撑未来产业的先发优势。
注满“储水池”,着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体系。聚焦新兴产业和战略支柱产业发展,遴选培育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性大、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居全市前列的创新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创新水平高、发展速度快、成长性好的“瞪羚”企业,培育引进一批独角兽(培育)企业。坚持多方联合、整体推进,依托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完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依托国家、省级开发区等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地,对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实施“一对一”辅导,培育其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科创型小微企业,加速孵化空间建设,畅通投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深化科创型小微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确保“春笋行动”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帮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实现“四有”,即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
搭好“戏台子”,着力提升创新载体支撑能力。积极构筑区域创新格局,推进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其打造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助力我市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载体建设力度,加快实现各县(区)孵化载体全覆盖,构建“双创”全产业链培育体系,形成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积极对接创新街区建设试点,探索新型孵化业态,打造高端“双创”生态。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出发。雷灯照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全市科技战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压奋进、锐意进取,确保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党中央的要求、总书记的嘱托在濮阳落地生根、结出硕果,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本报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温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