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华龙区建设办以“三零”创建为抓手,坚持防范在先、源头治理的工作理念,创新“1234”工作法,全力排查化解辖区不稳定因素,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一个化解机制。为进一步化解问题矛盾,该办结合村(居)实际,探索建立居民矛盾化解“13710工作机制”。“1”,即当天研究居民反映的问题;“3”,即3小时内向办事处上报问题情况;“7”,即原则性问题7天内解决到位;“1”,即重大问题、复杂问题最迟在1个月内帮助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明确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时间节点;“0”,即居民反映的问题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通过建立化解机制,快速调解处置矛盾问题,实现矛盾问题零积压。
发挥两支队伍作用。一是发挥好矛盾排查队伍作用。该办围绕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情感纠纷等问题,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网格作用,加大网格巡查力度,积极发动辖区党员、热心居民、志愿者等人员,采取走楼入户、电话询问、线上走访等方式,广泛开展居民矛盾“大走访、大排查”活动。机关领导干部积极下沉一线、入户走访,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积极排查矛盾纠纷。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专项工作台账,逐个分析研判。对能立行调解的问题及时调解,短时间内不能化解的案件及时找准症结,需要向上级部门反映的案件及时反映,能协调的案件积极对接协调,并向信访人员说清原因及工作安排。二是发挥好矛盾调处队伍作用。通过“三官两员一顾问”专业走访问讯,变“上访”为“下访”,定期联合社区网格员会商近期产生的矛盾问题,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做到矛盾和谐化解,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烦心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避免重大问题发生。
用好三处工作阵地。一是用好特色党建阵地。该办通过在锦绣社区创建“红色驿站”、在站前社区创建“振阳书记茶话室”等方式,搭建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为群众纾困解难,征求居民关于邻里关系、社区建设、小区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用好法律援助阵地。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哨点”作用,对110报警系统反馈的辖区存在的夫妻矛盾、家庭暴力等突出问题,及时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深入居民家中,化解矛盾纠纷,并实时跟踪化解情况,确保问题化解处置及时到位。截至目前,该办共受理处置110报警系统反馈问题3起。三是用好居务监督委员会阵地。按照“八有”要求,高规格建设提升各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办公阵地。同时,把“一征三议两公开”嵌入村(居)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中,让群众参与到平安建设、阳光监督工作中,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切实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推行四项举措。一是多元主体协商,破冰社会治理难题。该办不断完善“五位一体”工作法、多元主体协商机制,及时化解、调处各类矛盾,社区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合理设置社区网格,把政法和党建、城管、环保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做到网格划分、资源整合、人员配备、信息采集、服务标准“五统一”。建设功能完备、设施健全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人民调解室,对有法律援助需求的群众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平安社区建设。制订《深化党建引领平安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建立平安社区建设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闭环排查化解、立体化治安防控、全网格安全管理“三项机制”。在社区党组织设立政法委员,并兼任社区综治中心主任,具体负责社区平安建设工作。发挥“三官两员一顾问”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三零”社区创建活动。今年以来,该办共排查矛盾纠纷98起,化解92起,化解率94%,辖区无“民转刑”案件发生。三是整合多方资源,建设应急管理体系。改革街道执法体制,整合市场监管、城管执法、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执法资源,健全完善“一支应急队伍、一个应急站、一个应急物资库”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组织开展安全隐患综合风险普查活动。制订风险点管理制度,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制订风险专项巡查制度,在防火紧要期、汛期等重点时段开展风险专项巡查,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开展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健全应急状态下社区“两委”统筹调配区域内应急资源力量机制。四是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注重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在11个村(居)用好网格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积极建设“智慧安防小区”和开展城市管理五级网格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和补齐短板。通过网格化信息平台提供精细化服务,进一步创新“三无”小区治理新模式,做到城市管理高效率、服务居民零距离。建设社区智慧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搭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健全完善人口信息数据库,构建行政管理、社区事务、便民服务体系,以智慧社区创建促进社区治理再上新台阶。(王卫军 王振阳 黄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