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振涛) 医疗保障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今年以来,市医保局聚焦群众在医保领域的“急难愁盼”,依托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定点药店等,广泛设立医保经办服务站(点),努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同时不断完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不断丰富智慧医保应用场景,成功上线医保移动支付和电子医保凭证,实现医保服务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的转变,探索出一条医保经办服务向基层延伸的“濮阳路径”,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突出服务下沉便民化,创新基层医保服务方式。在市城区科学布局,下沉至市城区56家基层医保经办服务站(点),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将医保经办服务下沉事项延至46个乡镇、917个村卫生室。目前已经完成乡镇(街道)57个、村(社区)卫生室922个,完成率分别为123.91%、100.55%。
突出服务规范标准化,优化基层医保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医保服务经办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实现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站(点)一窗、一标、一牌、一栏、一套“五个一”建设模式。抽调市医保处业务骨干,编印《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手册》。通过下沉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信息变更、医疗费用报销、综合查询等高频经办业务到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站(点),在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站(点)设医保综合服务窗口,各项医保业务一窗受理、一窗通办。
突出服务联动智慧化,提升基层医保服务水平。按照“能放必放、应放尽放”原则,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和变更登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信息查询和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手工(零星)报销等七大类26项事项全部下放至医保经办服务站(点),并依托市、县两级医疗保障经办机构服务窗口,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参保证明打印等服务“全城通办”,纵深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同时,不断加快医保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医保移动支付工作,确定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油田总医院为首批试点医院,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建档、预约挂号、药房取药、窗口缴费、诊间支付、报告查询等全流程应用,做到“一码在手、就医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