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示范区新闻

濮阳市卫河小学

言志求知育学子 “诗·润”教育满园春

本报记者 侯科建 通讯员 丁兵团 文/图

近年来,随着各地学校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的形式走进濮阳市卫河小学。它不仅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综合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2021年建成招生的学校,濮阳市卫河小学坚持秉持‘诗·润’文化的办学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培养志在云间、品正行雅、秀外慧中、奋发向上的诗意少年。”濮阳市卫河小学校长周建军向记者介绍,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诗·润”核心文化的引领下,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构建文化体系,开发多彩课程,促进特色发展,形成教育品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诗·润”校园 春风化雨细无声

濮阳市卫河小学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为核心理念,多维度构建诗意的育人环境。漫步校园,在二十四节气诗歌中感知大自然的物候变化,在朝代更迭诗句中感悟历史的变迁,在“诗意春秋”“诗意书香”文化长廊中领略诗人的风采……

“少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周建军表示,“这些优秀古诗文会像种子一样根植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地润泽着卫河学子,努力成为志在云间、品正行雅、秀外慧中、奋发向上的诗意少年。”

诗情画意融入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每周一次的“吾诗吾秀”校园文化解读活动,通过诵诗、品诗,让校园生活充满诗意;全校咏唱校歌《诗·润少年》,激励卫河师生以自信的态度、高远的志向,做最好的自己;学生背诗文、诵诗文、唱诗文、书诗文,激扬古典诗书情怀。

学校坚持发挥课堂主战场作用,结合学生特点和各自班级文化,开展“吟诗立志,品诗树风,悟诗力行”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陶冶情操。

“诗·润”团队 栉风沐雨砥砺行

濮阳市卫河小学有中小学高级教师7人、河南省骨干教师3人、河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人、濮阳市教学名师1人、濮阳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12人。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石,学校开展爱岗敬业、教案设计、作业批改、教学研究4项教学常规达标免检活动,量化评比达标免检教师,多形式展示达标免检成果。目前,46人次获得各项达标免检称号,激发教师干事动力。学校还组建10个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坊,坊主负责组织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根据团队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专业引领、主题研讨、听评课活动、自主学习、专项培训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诗·润”课程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给养所在,把中华传统文化根植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周建军表示,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在高质量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经典诗词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尝试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活动,将语文、美术、音乐、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进行资源整合。

该校创编校本课程“我的童年 我的诗”,以诗为起点,融合书法、音乐、美术等多门学科。以画解诗,启发学生用画笔勾勒诗文,让心灵绽放色彩;以乐配诗,学生配以优美的乐曲唱诗、吟诗,诗乐交融意蕴悠远。“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品诗、画诗、唱诗、写诗,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优秀文化熏陶,提升了文学素养,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

“诗·润”少年 万紫千红春满园

开设多彩课程助力“双减”。濮阳市卫河小学始终把音、体、美等学科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挖掘学科特点,坚持“五育”并举,以活动促进步,以进步促提高,让每名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

爆发力惊人的跆拳道、有趣的计算机编程……丰富多彩的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水平,助力“诗·润”少年茁壮成长。

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创造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是如此,教育亦当如此。“学校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和价值引领的双贯通。”周建军说。

2023-01-12 濮阳市卫河小学 1 1 濮阳日报 c110577.html 1 言志求知育学子 “诗·润”教育满园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