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世秀) 为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1月12日,市教育局发布《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旨在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维护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的教育培训生态。
寒假期间,培训机构开展的各类学科培训,以及“一对一”“上门服务”“众筹私教”“素质拓展”等“地下”违规学科培训均为非法行为。如确有学科类培训需求的,可登录教育部研发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官方网站进行免费线上学习。
全市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由相应主管部门进行分类审批。如需参加非学科类培训的,请选择审批通过的培训机构或教师有资质、安全有保障的培训机构,并签订统一格式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务必通过教育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选课缴费,不得一次性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金额超过5000元的费用。家长缴费完成后一定要及时索取与机构名称一致的税务发票,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指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校内、主渠道在课堂,依赖、迷信校外培训不可取。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禀赋特质,科学合理安排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生活和锻炼,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