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想象中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完全不同,2月11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部新校区项目工地一眼望去显得格外冷清。
“不是说有300多人复工吗?人呢?”
“主体差不多完工了,都在里面干活儿呢!走,咱进去瞧瞧!”
工序上的“语言学”
走进综合楼内部,果然热闹起来。搅拌机、切割机……轰鸣声此起彼伏。负责不同工序的工人各守一摊儿,又默契地相互配合,施工负责人来回协调指挥,各项工序繁忙而有条不紊。
“您这是在做什么?”
“wei缝。”
“是‘保卫’的‘卫’还是‘维护’的‘维’?”
“不,是‘喂养’的‘喂’。”
首层正在进行隔墙板的安装,主要包括立板和喂缝两道工序。
立板就是将横放在地上的一种轻质隔墙板紧贴墙壁立起来。立板之前,先按所需尺寸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借助立板机来完成立板操作。“这种隔墙板叫ALC板,与传统墙体相比,具有防火、抗震、隔音等优势。”工程总监商楠介绍,ALC板安全环保,近一两年才在我市开始使用。
完成立板以后,就开始进行喂缝了。只见工人系着安全绳索站在脚手架上,一手端着托板,一手拿着刮刀,把事先调制好的一种糊状黏结砂浆填进两块隔墙板之间的缝隙里。这一刮一抹的动作,像极了一位母亲一手端碗、一手给孩童喂饭的样子。一个“喂”字,形象至极,让人不得不感慨语言的博大精深。
工地上的“黑科技”
谁能想到,今年第一场VR体验竟然是在建筑工地实现的。
站在智慧展厅VR安全体验区,佩戴好VR头显设备,眼前即刻呈现出3D立体场景,仿佛置身于施工现场。按照语言提示,可进行卸料平台倒塌、升降机坠落等不同场景的安全事故体验。
“我们通过VR虚拟安全培训,呈现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指导工人正确的施工安全措施。”中铁建设集团技术员刘晨阳说,VR安全体验将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行为和事故类型具体化,让参与者通过360度视觉、听觉和触觉体验施工现场危险行为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到危险可能带来的伤害,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王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