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记者在濮阳县胡状镇黄村看到,一个个养猪大棚在春日的乡野分外惹眼。养猪大棚多是用土盖起来的小房子,上面搭着透阳彩钢或者塑料布。
“为减少与外界交叉感染,所以不让外人进。”在黄村党支部书记黄孟强的养猪场,记者提出想到养猪棚内看看时,被他微笑着制止了。黄孟强说,不光是他,为安全起见,现在养殖户的大棚都不让进。
作为村里的养殖大户,前段时间黄孟强刚领回县里奖励的一吨猪饲料。说起养猪,今年60岁的黄孟强颇为自豪。他介绍,一直以来,黄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靠种地,但人均不到一亩地的现实,使村民很难致富。尤其是碰上收成不好的年份,村民常常入不敷出。穷则变,变则通。2001年,黄孟强看其他村有人靠养猪发了财,便东挪西借,在村里建起第一个养猪场。由于资金有限,当时只有10多头猪。经过一步步的发展,养猪场逐渐形成规模,最多的时候存栏量有1000多头,他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养猪大王”。
养殖业是一个致富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风险行业。黄孟强说,在养猪过程中,他遇到过很多打击。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15年,当年发生非洲猪瘟,他的养猪场一下子死了100多头猪。眼睁睁看着这些猪被无害化处理,他欲哭无泪。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有时辛苦一年,连本钱都很难赚回来。但是,认准了这条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黄孟强都选择了坚持。现在,他已是濮阳县为数不多的养猪大户之一。
眼看着黄孟强因为养猪发家致富,其他村民纷纷跟进。对于想养猪的村民,黄孟强也是大力支持,为他们提供养猪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便利。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养猪户最多时有70多户,现在还有40多户,年出栏两三万头生猪。该村是名副其实的“养猪村”,一些养猪大户自己忙不过来,还聘请村里或外村剩余劳动力来帮忙,带动了更多人就业。
“现在环保政策严,耕地保护严,黄村为什么有这么多养殖户呢?”面对记者的疑问,黄孟强说,黄村养猪产业发展得早,在国家政策允许时已经取得了批准,这也为村民发展养猪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表示,自己富不算富,带动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黄村将继续以生猪养殖为主,打造一条符合环保生态养殖要求的产业链,更好地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袁冰洁 岳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