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6点,咱们区的宝贝疙瘩新胡12-96电泵井突然停井,但是今天咱们区的产量并没有波动,多亏了咱们的‘虎医生’。”2月10日一大早,中原油田濮东采油厂石家采油管理区的早生产会上,经理程文全对奋战6小时抢修的技术副主任翟士虎赞不绝口。
程文全口中的翟士虎扎根采油生产一线多年,因为技术精湛,善于琢磨,能解决其他人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虎医生”。
2月9日,临近下班,翟士虎接到调度打来的电话:“老翟,日产油4吨的重点电泵井新胡12-96井出故障了,已经派电泵队赶过去维修,你也去现场瞅瞅到底咋回事吧。”
不一会工夫,31号计量站新胡12-96井场热闹非凡,生产副经理刘强和刚刚赶来的翟士虎,看着电泵队紧锣密鼓地开展维修工作。
一小时后,电泵队负责人汇报说:“我们更换地面管线后,开井依然出现负荷过重、频繁过载现象,建议上作业队,维修4天。”
“现在是夺油会战关键时期,这口井又是重点生产井,上作业队修井会严重影响上产进度。翟主任,您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刘强看着正在思索的翟士虎问道。
“这种情况我也很少遇到,不过根据我的现场观察和这口井的井筒特点判断,很可能是细粉砂在井筒内大量沉积造成机组负载重。咱们不妨用反循环大排量洗井的办法试试看。”翟士虎说,“先把井筒内的细粉砂冲散,再采取硬开井的方式把砂子带出井筒,然后降低洗井排量,保持压差平衡,减少地层出砂,或许就能‘药到病除’,顺利开井了。”
大伙儿对“虎医生”的话深信不疑,马上按照他说的洗井流程干了起来,井场顿时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深夜零时许,在所有流程进行完毕之后,接通电闸,该井顺利运转起来。
程文全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虎医生”这个“药方”不仅让这口井当天的产量稳中有升,而且节约作业费用10余万元,挽回原油产量损失20余吨。
本报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王媛 张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