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濮阳县精心举办的龙俗文化暨秧歌舞展演活动,为全县人民献上一场回味无穷的龙俗文化盛宴。濮阳县体育场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现场的观众喝彩声不绝于耳。
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这一天人们会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两门村的舞龙,在咱们濮阳县非常有名,今天我们特意赶到现场感受一下。”听说有龙俗文化活动,鲁河镇前巴河村的巴群林一大早就带领全家人来到现场,围在舞台边上观看展演。
舞台上,锣鼓喧天,扭秧歌、击腰鼓、划花船等34个节目轮番上演。舞台下,赏龙俗区里剪纸、蒸花糕、手工棕编、虎头鞋等工艺品一字排开;品龙食区里品龙头、品龙眼、咬龙耳、品龙须等传统食品,引得群众驻足品尝,流连忘返。9条风筝龙在天空中飞舞,最长的达150米,寓意“九龙揽月”,不时上演“二龙戏珠”“四龙戏珠”的精彩好戏。一场龙俗文化与秧歌展演跨界融合的饕餮盛宴相映成趣,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据悉,本次龙俗文化暨秧歌舞展演活动以“龙吟龙乡、奋进濮阳”为主题,包括“跃龙门”、“看龙舞”、秧歌舞展演、“瞻龙飞”、“赏龙俗”、“品龙食”、“剃龙头”、“写龙愿”、同吃一锅菜等多个环节。
“这次活动是濮阳县龙俗文化的现代演绎、传统习俗的集中展示、龙腾狮跃秧歌齐舞的精彩呈现。”濮阳县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举办蕴含濮阳县特色、展示龙乡风采的龙俗文化活动,推动全县传统艺术交流互鉴、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濮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皇五帝中的颛顼于此地建都,舜在此出生。这里史前文化遗址密集,1987年发掘出土的蚌塑龙距今6400多年,是考古界公认的“中华第一龙”,濮阳作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又被誉为“华夏龙都”。不仅如此,濮阳县也是我国姓氏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自古就是兵家争夺的军事要地。这里,诞生了诗经卫风,传颂千年;这里,形成了儒家仁政思想,广为传播;这里,龙文化、上古文化、根亲文化、孝道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世代相传。
(全媒体记者 谷爱素
通讯员 程正锋
赵少辉 王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