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持续发展最基础的保障,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助推高质量转型的全新动能。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聚上下合力、补短板强弱项,人与自然发展更加和谐。2023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推动绿色发展、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碳达峰碳中和、循环经济等工作,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
筑牢生态屏障,持续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我们要坚定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结合濮阳实际,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做好黄河治理、生态修复、弘扬黄河文化等工作,建设黄河生态涵养发展区,逐步构建防洪保障、生态涵养、节约水资源、经济增质、文化弘扬“五位一体”区域绿色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赋能绿色发展,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构建与碳达峰相适应的政策体系。要主动与国家、省规划和上级支持政策相衔接,争取项目资金,强化节能降耗增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能耗指标优先保障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大型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淘汰落后低效和过剩产能。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大宗固废和农业废弃物规模化、循环化利用,坚持能源梯级利用、产业循环链接原则,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步伐,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守牢生态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良好生态环境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础。要提高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之以恒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群策群力护绿添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为当代计,为万世谋。在现代化濮阳建设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濮阳生态优势更加彰显,绿色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让龙都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