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三亚市崖州区三公里村,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的王建强(中)给实习生指导玉米收种的注意事项。近年来,依托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涉农科研人才聚集优势,三亚市崖州区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等院校机构聘任122名博士人才,组成17个“博士村长”工作队,借助“博士村长”团队的科研资源和技术优势,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推动乡村振兴。新华社发 高达2.4米的“巨人”水稻、每粒均包着一层薄薄外壳的玉米、长在我国最南端的“袖珍”棉花……这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奇珍异种,正保存在国家作物种质库里。如今,它们将迎来自己的“数字身份”,更好地释放其自身价值,提升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效率。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是作物种业创新的源头。2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腾讯公司共同发起的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双方将围绕种质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保护利用,展开全方位合作,其中,腾讯公司将捐赠2000万元,用于支持国家种质库信息化建设工作。这意味着,通过推动资源遗传信息和实物整合、数字种业工具开发等工作,国家作物种质库的信息化建设能力将有望得以提升,从而推动农作物种业“芯片”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