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用“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健康指数”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王东城

为了抓好疫情防控,确保濮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曾经多次连续10余天吃住在办公室,疫情处置期间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眼睛熬得通红,头发变得稀疏;1年间,他协调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大小事项1000余项,为濮阳疫情防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2年,他先后被评为“濮阳好人”、市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第五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先进个人。他就是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东城。

敢担当善作为

充分发挥“大脑中枢”作用

于2020年初暴发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艰巨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濮阳全市上下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听党号令、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作为指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总枢纽”,肩负着保护濮阳400万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王东城作为指挥部办公室的常务副主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疫情防控“大脑中枢”作用——

仅2022年,他就组织筹备各类疫情防控调度协调会100余次,起草指挥部各类文件文稿300余份,传阅审签上级指挥部文件400余件,审核新闻稿件100余篇,组织开展督导检查200余次,举行新闻发布会6次。

去年七八月份,是市外、境外风险地区濮阳籍人员返濮高峰,他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每天下达各类指令上百起,先后协调组织180辆次大巴车转运隔离人员8000余人次,点对点转运疫情重点地区返濮人员1300余人次,确保在外的每一个濮阳人都能平安回家。

他还根据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按照指挥部统筹安排部署,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想方设法提高防控质效,在全省率先推行了“防疫一码通”“1小时应急处置”等做法,在全省率先建立了“1小时快速混管追阳”机制,有效应对了多轮疫情冲击。

去年3月、5月两轮疫情来袭时,王东城充分发挥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统筹各县区、各工作专班和一办五部在1个小时内完成平急转换,快速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推动濮阳实现了疫情防控“一周内社会面清零、一个潜伏期内社会面和隔离点双清零”。去年10月,我市又以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圈住封死扑灭了多次疫情燃点。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段利梅

2023-04-04 ——记“新时代担当作为好干部”提名奖获得者王东城 1 1 濮阳日报 c115196.html 1 用“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健康指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