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岁首,农为行先。
连日来,行走在龙都大地,从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间地头到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从一个个美丽乡村到一处处食品加工车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和机械的轰鸣……“农”墨春耕与多彩春景,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的农业发展新“丰”景。
锚定“农业强市”新目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目标,明确了新时代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今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向全党全社会表明了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从今年开始,我国开始向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迈进。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当日,省委高规格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对今年“三农”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动员全省上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
大局所指,就是工作所向。
在3月6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标对表农业强国、农业强省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濮阳实际,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新目标,并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到2025年,“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突破;到2035年,基本建成“农业强市”,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农业强市”,农业高质高效,成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农村宜居宜业,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农民富裕富足,成为令人羡慕的幸福职业,高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立足自身优势抢机遇
我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河南省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红薯等。
——建设“农业强市”,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我市是全省唯一没有受污染耕地的地市,粮食总产量连续16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单产居全省第三,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5万亩。畜牧产业加快发展,累计招引牧原、唐人神等大型龙头企业来濮投资建厂,培育了德信等一批本地养殖企业,肉制品远销北京、上海。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已经形成,濮阳县优质小麦、清丰县食用菌、南乐县肉鸡及果蔬、范县优质稻米、台前县肉鸭及羽绒加工、经开区鲜切花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重点培育粮食加工、畜牧养殖加工、副食品加工、食用菌加工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涌现出训达油脂、家家宜米业、宏业生物、凯利来休闲食品、国宏辣椒等一批龙头企业,5个县实现中心镇农产品加工园区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我市获评“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称号,并被推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单位。
——建设“农业强市”,我们有机遇、有潜力。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释放了新阶段持续重农强农的明确信号,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和粮食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濮阳作为传统农业市,将享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更多政策红利。而且近年来,农村已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正在日益显现,我市涌现出了华龙区东北庄、清丰单拐、台前姜庄等一批特色乡村。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从过去走南闯北的跨省转移、离土又离乡的异地打拼,到今天的“孔雀东南飞”与“凤还巢”并行,反映出农村的吸引力在持续增强。
“我们要顺应新趋势,抢抓新机遇,充分释放‘三农’领域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动员令。
(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樊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