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人工智能为“健康濮阳”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市抢抓智慧医疗产业风口,加速新兴产业生态链培育,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医疗”融合发展,全市医疗诊断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智慧医疗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筑牢健康防线: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覆盖全市

4月6日,市中医医院超声介入科主任杨利平正在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发的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帮助下,为一名女性患者做乳腺彩超检查。这种常见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场景,让平时手脑并用、忙碌不堪的杨利平受益颇丰:“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就像一个良师益友,不但为广大医生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率,还能精准判断病例,给市民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杨利平介绍,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优点是能够自动识别、自动量化、自动分级,且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比医生肉眼识别效率更高。将系统报告与医生的诊断结果相结合,得出的结论更加精准,更加符合病理期望。特别是临床上一些模棱两可的病例,医生在诊断时会存在很强的主观判断性,而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帮助下进行数字化分析,会让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在华龙区黄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声科医生魏淑娟在为辖区65岁以上老人做各项彩超检查。从早忙到晚,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帮了她大忙。黄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8个站6个村7万余名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仅有的一名超声科医生,魏淑娟说:“这套系统可以大大减轻繁杂的工作,提升影像科医师的诊断水平,同时人工智能与医生双重把关,能从真实意义上实现精准诊断、精准医疗,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

据了解,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覆盖全市。自去年4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投入临床以来,我市相关医疗机构共计筛查出病例15137例,其中甲状腺恶性病例2285例、乳腺恶性病例625例、颈动脉斑块病例859例。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广泛应用,全面提高了超声在诊断中的准确度、便捷度,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积蓄向上动能:更多项目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面对多元临床需求,研究院顺应超声临床的发展趋势,从数据、图像算法、临床分析、智能化工具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为甲状腺、乳腺、颈动脉、盆底等超声细分领域开发专业化解决方案,打造出专科专用的超声系统与设备。未来,濮阳在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融合发展方面将有哪些新突破?4月7日,记者到研究院进行了采访。

在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国雄的引领下,记者参观了基于院长孔德兴教授提出的“数理医学”理论而研发的超声AI辅助诊断系统、3D精准手术规划和评估系统、AI-SCAN超声自动扫查机器人、介入导航机器人、智能血管显像仪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的未来应用,将为提升我市智慧医疗水平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提供可行的技术手段与完整的解决方案。”李国雄说。

李国雄介绍,自研究院项目落地以来,先后建成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学影像标准数据库、胎儿多模态影像和解剖铸型资源库、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3个数据量共4000余万样本的国家级数据库,未来也将通过建立标准、规范、检测等服务支撑体系和构建孵化、培育、融资等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促进濮阳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研究院携手华龙区共同打造的濮阳大数据产业园已经开工建设,计划落地医用机器人智能制造、盆底治疗仪、智能血管显像仪、智能医养康养设备等一批高精尖项目,显著提升我市人工智能与医疗的产业竞争力。

孔德兴表示,濮阳从项目招引、产业链条的构筑及其他不同层面,形成了一整套集聚濮阳特色的方法论,争抢人工智能先发优势。

研究院副院长李莉表示,研究院还将与濮阳市合作共建国家级医学数据库、超声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等项目,最终形成“一院、一库、一园、一站、一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让人工智能充分赋能人民共同健康,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 张岚岚 通讯员 申慧君

2023-04-10 1 1 濮阳日报 c115499.html 1 人工智能为“健康濮阳”保驾护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