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霞从东方升起,白鹭在黄河岸边的湖面上翩跹,幼儿园里的孩子已经唱起歌谣,工厂里的女工开始一天的忙碌。
这里是新乡市封丘县荆隆宫乡。
沿着黄河大堤自西向东行走,大堤南侧的村庄逐渐减少,到了曹岗险工处,滚滚黄河水就在脚下翻腾。在这里,黄河向北滚动,南侧的河床变成了滩地,北侧的滩地变成了河床,反之亦然。黄河的力量给人带来震撼和惊叹。
古代历史上的黄河在这里经常决口。史料记载,明朝1493年黄河决口,当地人民用荆帚堵河成功,当地建庙祭祀,后人将此地叫荆隆宫。当地的西堤、荆隆宫、金龙口、坝台村名,见证了荆隆宫人与黄河水患斗争的历史。
“交通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少,老百姓只能地里刨食儿。”多少年来,黄河滩区群众与频繁的水患斗争至今。为改善黄河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一场涉及百万人的世纪大迁建开始全面实施。
离黄河大堤五公里处即是荆隆宫安置区。这里一排排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道路通畅宽阔,俨然一座新城。
循着机器声响,记者来到河南鲁豫文化有限公司。在缝口车间工作的杨君燕,其生活在短短一年中发生重大改变。一年前,杨君燕一家住在黄河大堤南边的老鸦张村。种地之余,她和丈夫到城市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打工的生活漂泊不定,他们也放心不下家中老小。2022年1月,随着老鸦张村整体搬迁,他们全家搬到安置区一套四室两厅的单元房里。
“告别泥水路,走上水泥路,从前脏乱差,现在明亮新。”说起生活的变化,杨君燕相当满意。安置区水电暖齐全,门口有商场,进城有公交,看病有医院,孩子也到县城上了初中。今年春节刚过,县、乡联合组织招聘会,杨君燕很快找到这份缝纫车间的工作,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这场招聘会,企业共为搬迁群众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当场签订就业协议900多人。
(下转第三版)
倾听黄河的声音报道组记者 翟京元 李宝忠 李增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