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25日至28日,全省2000余名技能人才将会聚濮阳,用绝活儿展现“大工匠”风采。
技能能改变命运,更能造福社会。濮阳的这些“大工匠”,是怎样练就一手绝活儿的?如何助力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我市部分技能人才的事迹,或许能给所有渴望成功的蓝领一些启发。
热爱和精益求精成就工匠底色
4月7日,新一批“河南老字号”评选结果出炉,濮阳人王华平打造的“豫龙麦秆画”成为50家获此殊荣的老字号之一。
王华平说:“我成功的秘诀,就是热爱。”因为热爱,所以用心。多年来,王华平在麦秆画技术方面,一直精益求精、矢志创新。他在继承先辈麦秆画传统排丝式、切刻镂空式、切贴镶嵌、绸缎纹彩切贴、彩绘镶嵌综合等技艺的基础上,致力于浮雕式立体造型麦秆画、瓜子壳与麦秆综合画、陶瓷麦秆画、瓷盘麦秆画等数十种新技法,创作的作品构图新颖、美观大方,极大地提高了麦秆画的艺术渲染力。他的作品先后获得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一等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山花奖”、河南省民间文艺最高奖“金鼎奖”等。他本人也先后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级工艺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手工艺大师等。
和王华平一样,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专业首席技师许克新,同样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许克新从最基层的工人干起,自学《采油安全操作规程》《油水井动态分析》《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门课程,并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的活动、考试。从厂里到油田,从油田到中石化,许克新一次次在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许克新在学习钻研的同时,还矢志创新,手握国家专利23项、省部级创新成果9项、局级技术创新成果53项、处级成果71项,被同事称赞为“革新能手”“发明达人”。
(下转第二版)
记者 袁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