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全国劳动模范、首届中原大工匠获得者、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卢建强,同样对工作满怀热爱之心,在岗位上倾心开展创新创效和技能提升活动,发明的抽油机调平衡操作平台、计量站节流气嘴的设计应用等先进操作法,在中国石化推广后取得良好效果。只要有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出现,卢建强就不断改进设备、锻炼技能。

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原大工匠、濮阳大工匠及在岗位上干出出色业绩的技能工人,他们都表示,热爱是动力,热爱了才会永远精益求精。

用技能提升自己改变命运

就在参加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厉兵秣马地训练时,在老城梨园关记烧饼店内,老板关传民也在加紧训练。4月27日,他将赴浙江缙云县参加首届中国烧饼文化节。关传民将烧饼卖到全国,并在全国性文化节展示风采,用技能改变了命运。要知道,他曾经可是濮阳县梨园乡一名贫困农民的孩子。如果他不热衷于提升技术,不可能把烧饼卖到全国,更不会活出现在的精彩。

2017年,卢建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最骄傲的是,父亲当年没有拿过的中华技能大奖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自己拿到了。”这位石油行业大工匠,从中原油田的注水工干起,做过设备员、采油工、站长,一步步成长为油田首席技师、全国著名的技能人才,如果不是靠创新、靠技能、靠绝活儿,不可能有现在的精彩人生。

靠技术改变命运的,还有濮阳大工匠荣誉获得者仝兴孚。因为家贫,仝兴孚高中就辍学打工。刚开始,他在一个很小的电器修理店做学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电路知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20余年间,他研发的产品实现量产上市的超过20种,先后申报专利29项,被誉为台前县汽配产品研发第一人。“技术工人就要钻研技术。尤其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在技术创新上下真功,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仝兴孚说。

绝活儿助力濮阳高质量发展

4月1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对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予以公示,河南省字圣酒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科技术员、酿酒师、高级技师武云龙榜上有名。

多年来,武云龙以科技报国为己任,以锐意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职业追求。19岁进厂从工人、班长、技术员、车间主任到技术中心主任,脚踏实地向书本学,虚心向厂里的技术人员学、一线的操作师傅学,并拜省食品研究所著名白酒专家刘建利为师,多次参加酿酒品酒培训班,与工人一起拌曲、发酵等,丰富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他在提升自身技术的同时,也为字圣酒业有限公司及南乐县、濮阳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濮阳市吴越职业培训学校教师张国强,从事美发教学以来,不断研发新的美发技术,他独创的一分钟发廊商业素描、手吹大花技术,在美发行业受到了空前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员慕名来濮学习。多年来,他以过硬的技术、优良的师风,累计为社会培养6000余名美发专业人才,带动约2万人就业。同时,为让学员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张国强经常带领学员到敬老院、福利院,义务为老人和孩子洗头、洗脚、理发、剪指甲,深入社区、学校等地开展义务理发活动。10多年来,张国强带领学员累计为社会义务理发30余万人次,为社会作出贡献。

王氏麦秆画传承人王华平,创作的许多富有濮阳特色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中外著名人士,还有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此外,他多次应邀参加各类工艺美术品大展、非遗大展。每一副作品被赠送、每一件作品被收藏、每参加一次展览,他在宣传自己的同时,同样也是在宣传濮阳、推介濮阳。

“位卑未敢忘报国。作为一名民间文艺工作者,我愿意继续努力,为时代讴歌、为祖国讴歌,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感的作品,用麦秆画宣传濮阳、推介濮阳。”王氏麦秆画传承人王华平说的话,说出了众多技能工人的心声。

本报记者 袁冰洁

2023-04-19 1 1 濮阳日报 c116191.html 1 (上接第一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