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驭“数”而来的智慧之城

—— 数字濮阳建设成就巡礼

如今,市民进入生活小区,或在商场停车,或乘坐高铁出行,或上下高速路口,只需手机轻松一扫就可成功通行。

房屋购买、过户,是市民群众最关心、办理量最大的业务之一,过去排长队办理各种手续,如今在手机上操作,不超一分钟就能办好。大家纷纷感叹:“真是太方便了!”

走进一个个智能制造车间,灵巧的机器人挥舞着钢筋铁臂,自动寻位、钻孔、焊接、清理焊枪,且精确重复焊接动作,一系列操作有条不紊,效率更高,运行更加稳定。

一张无形的网,无数看不见的数据,串联起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移动支付到“云端”教学,从“智能制造”到“一网通办”,从“舒心就医”到“互联网+监管”……

这些,是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它为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4月27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峰会将在福州举行,濮阳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独立参展。站在新起点,奋力前行,实现新突破!

夯基垒台,数字濮阳建设正加速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实施城市数字化建设,正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以公共服务大数据化为引领,统筹需求驱动、业务驱动和技术驱动,加快应用建设和数据共享,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数字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

建立组织。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班和产业联盟,成立省内首家大数据协会,统筹推进有关工作。

建章立制。自2021年以来,先后出台《濮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濮阳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濮阳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等文件,为数字产业发展划定“路线图”、明确“施工图”。

夯实“硬件”。深入实施“宽带濮阳”战略,传输光缆达7万公里,实现城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光纤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进“千兆精品小区”建设。中国移动濮阳分公司云计算中心、中国联通濮阳市分公司云计算中心等数据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为全市80余家单位、100余项应用提供云服务。正在建设的投资7.8亿元的濮阳大数据中心,预计今年7月竣工。该中心拥有近4000平方米的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和2.3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机房,将成为濮阳智慧城市的智慧中枢。此外,我市还建成大数据智慧生态园、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河南省第一批智慧岛等多个数字化产业园区,“一带三区多龙头”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日臻完善。

优化“软件”。2022年10月,我市谋划建设总投资约10亿元的市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项目以智能计算中心为主要内容,已被列入河南省重点项目库、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专项债重点扶持项目库。截至3月底,已完成9个单位54个系统迁移上“云”。建设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截至目前,接入数据接口数113个、库表数122个,数据资源目录5044项,挂载数据400万余条,累计向省共享平台推送政务办件、电子证照、涉疫等各类数据4亿余条。

“云端”漫步,百姓享受美好生活

在濮阳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一个小小的人工智能血管显像仪,就能让你隔着衣服清晰看到血管分布情况;

在城市主干道实施的交通“绿波带”,通过调整各路口的信号灯周期、相位差和绿信比等参数,让你畅享一路绿灯,提升驾驶体验;

开通“舒心就医”平台,推广“舒心就医一次付费”;

市城区学校全部班级实现“网络班班通”,创建省级数字校园标杆校20余所;

“互联网+监管”系统率先与省监管系统联网,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明厨亮灶”项目对全市3000余家大小餐厅和中小学食堂后厨进行实时“直播”,让外出就餐更放心、校园餐饮更安心;

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探索建立的“你呼我应”服务品牌,细分服务清单,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展互助活动,实现“一键预约、即接即办”;

(下转第四版)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郭瑾萍

2023-04-25 —— 数字濮阳建设成就巡礼 1 1 濮阳日报 c116548.html 1 驭“数”而来的智慧之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