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飞线“顽疾”破解的黄河南社区实践

“原来,小区楼上垂下来的飞线就跟蜘蛛网一样,乱糟糟的。风一刮,电线来回晃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遇到下雨天,我们都不敢出门。飞线改造完成后,电线统一用管道包裹后进入各家,不仅方便了大家,也消除了安全隐患,我很满意!”4月21日,家住市城区黄河办黄河南社区国税局小区的李胜军高兴地告诉记者。

空中飞线是老旧小区治理的难点,不仅影响小区形象,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何根治空中飞线“顽疾”?在实践中,黄河南社区找到了居民共建共享这一破题关键。

深入调研 制订治理方案

黄河南社区下辖的15个小区均为“三无”小区,有常住户700余户,基础设施薄弱,功能设施不健全。长期以来,杂乱的飞线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张蜘蛛网挂在各老旧小区的墙上、空中,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要根治飞线‘顽疾’,完善的治理方案必不可少。”黄河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明刚说,“我们走访了相关市场,邀请多名专业电工到现场实地查看,并结合居民意见,最终确定由社区牵头组织施工、每户居民收取280元(材料费160元、公共费用120元)的整改方案。居民如果选择自行购买材料,只需支付公共费用。”

为确保飞线治理工作顺利推进,黄河办成立飞线“顽疾”治理专班,深入辖区开展调研,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认真听取小区党员、楼栋长、单元长、电工、居民代表等各方人员对飞线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社区公告栏公示、居民微信群交流和登门讲解等方式,向居民宣传飞线充电带来的危害、改造涉及的费用和改造带来的益处,进一步打消了居民的顾虑。

试点推行 做好惠民工程

为确保改造工作开好头、起好步,黄河办选择国税局小区作为改造试点。

在国税局小区飞线改造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按照标准购置铜芯电线、线管粗细弯头、插座、钢丝绳代卡钩、线管卡、塑钉等材料,并做到施工前通知到位、施工中不扰民、施工后服务到位。改造完成后,小区住户通向自家小平房的电线全部用白色管道包裹,小区内横七竖八的线路不见了。

看到国税局小区整齐有序的整改效果,黄河南社区居民治理飞线的热情被激发了起来。有了改造经验,加上居民态度由观望到支持的转变,其他小区进行飞线治理改造时,施工阻力没有了,施工周期也由国税局小区的近15天时间缩短到5天。目前,该社区近90%的居民小区已完成飞线治理改造,惠及居民209户。

在治理中,黄河南社区注重从实际出发,施工前进行现场勘查,结合小区面积、楼栋设置、有无平房等画出施工图、核算改造费用。针对面积较小、有小平房的小区,采取“表后引线、空中穿管、贴墙固定”的整改办法;针对面积较大、无小平房的小区,采取建设公共停车棚、设置充电桩、配备专人维修管理等措施。

黄河南社区飞线治理改造完毕后,电动车在楼道充电的现象不见了,不仅安全隐患消除了,居民的文明素质也提高了。“现在遇到刮风下雨,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了。看着整齐有序的小区新面貌,大家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建行家属院居民郭胜伟如是说。

本报记者 宋仁志

记者手记

长期以来,飞线“顽疾”一直是老旧小区的治理难点,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点。黄河南社区在具体实践中,发挥不等、不靠、不要精神,主动作为、深入调研,蹚出了一条社区居民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飞线“顽疾”的可行路线,为我市老旧小区飞线治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市委书记万正峰在我市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相结合,树牢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思想,将心比心、用心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黄河南社区治理飞线“顽疾”的模式,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我们要开动脑筋、创新思路,将全市人民的热情激发出来、调动起来,将文明城市创建变为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全民行动。

2023-04-25 1 1 濮阳日报 c116564.html 1 飞线“顽疾”破解的黄河南社区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