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对待黄河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今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九曲黄河,奔腾向前。随着《黄河保护法》的施行,古老黄河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开启了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史上的新篇章。
春日融融,和风阵阵。近日,记者行至台前境内的黄河大堤,看到大堤两侧树木葱郁、绿草青青,成群的牛羊或在吃草,或在休息,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黄河湿地区内一碧万顷,白鹭在自由翱翔,一幅自然和谐的绝美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
台前县位于濮阳市东北隅、黄河下游北岸、豫东北平原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东与山东省东平县,南与山东省梁山县、郓城县隔黄河相望,西与范县毗邻,北依金堤与山东省阳谷县接壤。为利用台前县全境沿黄、三面与山东多县相临这一独特地理位置,发挥检察职能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该院主动与周边交界县检察院协作共治,于2020年9月10日成功举办豫鲁两省五市十一县区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检察长论坛”,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交、协同办案、会商研讨的跨区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破解地域管辖难题,解决了台前县与周边山东省各县管辖异议的难题,提高了办案效率,增加了办案数量,提升了案件质量。该机制于2022年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制度全面推开五周年“好机制”,并被写进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业务》教材。该机制实施以来,该院与周边各县协同办案13件次,清理黄河流域违法建筑4万余平方米,恢复耕地300余亩。
“扑通、扑通……”一条条小鱼跃入黄河水中,激起了阵阵水花,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音符。这是该院在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组织开展的公益诉讼增殖放流活动中的一幕。2020年4月,该院在履职中发现,台前县连续发生多起在黄河内使用电鱼船、“绝户网”等禁用工具非法捕捞水产品的刑事犯罪案件。在禁渔期、禁渔区内使用电鱼船、“绝户网”捕鱼,既损害渔业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又污染水环境,侵害社会公共利益。该院经过审查,认为相关行政部门未能依法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致使短时间内发生了多人次在黄河内非法捕捞水产品的事件,遂依法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向该单位发送了《检察建议书》,督促该单位依法履职,加大对黄河及辖区其他水域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的防范和查处力度,加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普法宣传,增强黄河沿岸群众的法律意识。在检察官、公安干警和渔政执法人员的共同教育下,涉事人孙某某等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购买近万尾鱼苗投放入黄河,修复破坏的黄河生态环境。
“我们国家新颁布的《黄河保护法》,用法律的形式规范了黄河保护从生态环境到河道保持等一系列的内容,为我们保护和利用黄河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是3月30日,台前县人民检察院“守护公益 巡河护绿”志愿者向黄河沿岸群众宣讲《黄河保护法》时的一幕。为更好地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落实“河长+检察长”以法治河模式新要求,切实开展好“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活动,该院先后在县河长办、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黄河河务局设立了检察官联络办公室,与各行政机关建立信息畅通共享机制,扩大线索来源,对上级专项行动移交线索常态化沟通会商,以“我管”促“都管”,与行政监管机关相互配合、同向发力,促使多个部门形成执法合力,减少推诿扯皮,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效果。2021年以来,该院通过检察官联络办公室,受理行政机关移交线索16件,经甄别立案9件,涉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大力推进现代科技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实现公益诉讼与检察技术的高度融合和密切配合。该院加强装备建设,专门购置无人机等专业的航拍设备,指派相关检察人员参加无人机驾驶培训。自主研发“公益守护365”线索举报小程序,具有学习检察公益诉讼、举报公益诉讼线索、查询法条、查看典型案例等功能,其中线索举报模块可以直接拍照上传图片和视频,并设有录音上传功能,方便不会打字的群众提供线索。同时,选聘19名公益诉讼观察员,随时随地使用小程序上传案件线索,扩展了案件线索来源。2022年,该院通过科技赋能,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件,办理的督促整治黄河滩区迁建建筑垃圾破坏黄河生态环境系列案件,助推了相关政府部门加快滩区迁建速度,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
一边是“生态绿”,一边是“检察蓝”。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高质量发展的答卷正在精彩书写。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景辰表示,接下来,该院将进一步加大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力度,依法能动履职,加强与相关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有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田源 杨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