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黄河两岸,沃野成畴,钻塔耸立,井景相映,绿意盎然。
4月26日,在中原油田钻井二公司侧1队卫53-17井钻井现场,中原油田安全环保部能源环保室主任胡艳峰正在对当天施工产生的钻井废液、井场油泥等固体废弃物进行环保检查。在确认井场废液由专用罐车运往指定地点专项处理后,胡艳峰才签字离开,确保油气生产真正做到废液不落地、污水不外排。
近年来,中原油田和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色洁净”发展战略,深化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行动,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加快防污染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大力实施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勘探开发、工艺流程、生态修复等生产全过程,助推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绿色生产守护土地清洁,建设“无废企业”“一流绿色生态油气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央企力量。
施工现场“不见一滴污油落地”
4月20日,在文明寨采油管理一区明235井附近,10余名身着红色工装的采油工正沿着一条刚挖好的新管沟,加紧铺设单井管线。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所铺设的管线不是钢骨架结构,而是一根300余米的柔性复合管。这是中原油田积极推行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原油田开发建设40余年来,始终致力于绿色清洁生产。为减少集输干支线因腐蚀、老化等导致的穿孔、泄漏问题,按照“优化、简化、整合”的工作思路,先后对文明寨、濮城油田等老化集输管线合并590千米、更新80.6千米,撤减计量站(增注站)127座、加热炉108台,实现吨油集输综合能耗下降3.29%,年减少管线穿孔产生油泥砂450吨。
不仅如此,中原油田还在井下作业系统大力推行“绿色作业”。作业井场推广应用“囊式环保围堰+配套清洗系统”,实现防渗材料重复利用,每年可节约作业费用200余万元。在钻井系统,采用钻井废液不落地技术,将每年140余口新钻井所产生的11.5万吨钻井泥浆作为建材原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以前每打一口井,都要在井架旁边挖一个很大的泥浆池,很容易污染土地。现在,我们钻井队都用上了环保型泥浆循环回收系统,钻井完工后保证这块土地和施工前一个样儿,一点儿不影响农作物耕种。”3月21日,正在中原储气库群钻井施工现场忙着处理回收泥浆的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40487钻井队泥浆组组长牛遂军如是说。
记者看到,钻台上,电动钻机驱动着笔直的钻铤一点一点向地层深处钻进,昔日的泥浆池不见了,整个井场干干净净,地面上看不到一点油污。
生产残渣被全部“吃光榨尽”
记者4月20日在濮城采油厂濮一中转站看到,在处理达标后,采出水通过管道重新回注地下,不仅实现清洁生产,还可有效驱油,真正做到了让采出水生态循环利用。据介绍,中原油田不仅能让处理后的采出水循环利用,还能将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滤料“吃光榨尽”。
在文卫采油厂明一污水站的工作场地,6名岗位员工正蹲在地上,认真铺设路面方砖。不过,他们所用的方砖不是瓷砖,而是采用“特殊工艺”对滤料进行技术改良,制作成长、宽均为25厘米,厚为5厘米的正方形砖块,可用于铺设井场路基或站内路面。
“通过此项技术,我们每年可回收利用滤料120余吨,不仅美化环境,还能节约成本。”文卫采油厂安全环保室主管岳立勇说。
与此同时,中原油田加大绿色科技的攻关与应用力度,类似“不返排清洁压裂液技术”“压井液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不排液酸化技术”等新型环保技术在污染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