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全力以赴优环境。以“极简”为导向,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环节、加大服务力度,不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招投标取消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事前备案,将耗时最长的项目类型审批事项由46个工作日压减为27个工作日,社会投资一般住宅和一般工业项目等高频事项审批时限由35个工作日压缩至14个工作日以内。针对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仓储类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规范水电气暖行业收费标准,用户不再承担建筑区划红线外发生的任何费用。全面实施区域评估,评估报告依托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网公开发布,供项目单位免费使用;分阶段实施联合测绘,降低企业测绘费用,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为发展加速。
高效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摸排项目建设需求,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要素。在用地方面,全年计划新增储备土地24537亩,持续健全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服务保障长效机制,一季度全市项目已获批用地26批次,获批面积4027亩。对实行备案管理的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事项全承诺、拿地即开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32宗2231亩,为企业节约投资成本2.2亿元。在用能方面,统筹全市能耗指标,保障巴德富新材料、三棵树绿色涂料等20个项目75万吨标准煤用能需求,保障天能集团废旧铅蓄电池、永乐生物燃煤锅炉2个项目4.4万吨用煤需求,助推项目顺利建设。在资金方面,组织金融机构及时进行项目对接,今年以来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114.15亿元,较年初增加16.98亿元,同比增长44.4%。抢抓政策机遇,累计发行专项债券资金283.29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基建资金51.42亿元,争取各类金融工具政策资金16.38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潮涌龙都千帆尽,奋进争先正当时。一个又一个项目陆续签约、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为我市经济稳增长注入了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推动我市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