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羽绒,让台前走向『前台』

—— 台前县大力发展羽绒产业工作综述

5月20日上午,台前县国家羽绒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筹)恒温恒湿实验室内,10余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对羽绒进行检测。纺织品物理性能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则在一台设备的协助下,对纺织品进行检验。

记者粗略计算,诸如此类的实验室大概有20余个。从这里,既可以一窥台前羽绒行业的前世今生,又能欣赏各类羽绒制品样品。

“目前,羽绒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项目经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会议推荐后,省政府已行文并经省长签发,将该项目作为河南省第一批3家国家中心申请项目中的一家,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进行申报。”台前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国家羽绒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建成,台前县羽绒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台前羽绒产业的兴起由来

台前县国家羽绒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乔岩,向记者介绍了台前羽绒产业的兴起由来。

台前羽绒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台前人到东北等地从事建筑劳务,发现当地人宰杀鸭鹅后,剩下的羽毛成了废物。于是,台前人便变废为宝,走村串户收购鸭毛、鹅毛,邮寄或托运回来,简单分拣后,销往浙江萧山一带的羽绒加工厂,以赚取差价。渐渐地,台前人收购羽毛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后来,台前县依托黄河滩区、金堤河湿地等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鸭鹅养殖,为羽绒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部分本地羽绒企业瞄准羽毛工艺品市场,生产羽毛球、羽毛围巾、羽毛面具、羽毛装饰品等,产品远销国外,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台前羽绒产业由粗加工向精加工发展,本地羽绒企业开始加工羽绒服装、羽绒被、羽绒枕垫等制品,大大提升了羽绒产品的附加值。

羽绒产业成台前支柱产业

近年来,在台前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台前羽绒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台前县对羽绒产业发展进行再梳理、再定位、再聚焦,找准自身发展优势和产业发展趋势,按照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补短链、促强链、带延链,实现了从原材料到产品再到终端消费品的转型升级。为推动羽绒服装及制品产业转型升级,台前县曾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台前县促进羽绒及服饰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羽绒及服饰产业领导小组,累计投资超过百亿元,规划建设多个羽绒产业园,有力推动了羽绒产业的发展。

目前,台前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羽绒生产加工基地,拥有羽绒加工企业8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购销羽绒4万余吨,年深加工能力10万吨,羽绒被服及工艺品年加工能力3500余万件。台前羽绒制品,70%以上出口德国、法国、英国、中东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上亿美元,占全国同类出口产品的80%以上。台前县被授予“中国羽绒之乡”“中国优质羽绒基地”称号,有“世界羽绒看中国、优质羽绒在台前”之美誉。

今年5月21日,台前县羽绒及服饰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县政协主席李传军,带队赴北京企发中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总部,洽谈台前县羽绒制品对俄贸易合作事宜。由此,台前羽绒产业发展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国字号”质检中心

助推台前羽绒“轻羽飞扬”

台前羽绒产业进一步高质量、高层次发展,缺乏高水准的技术平台,成为一个重要的短板。

在此情况下,2017年,台前县市场监管局从大局出发,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定位,提出创建国家羽绒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构想,得到台前县委、县政府及濮阳市、河南省的大力支持。

在精准定位后,台前县政府积极筹措资金、购置设备,解决了许多现实难题。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羽绒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中心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3200平方米,拥有羽绒羽毛及纺织品专用检验检测设备200余台;现有工作人员19名,其中工程师5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12名;先后参与起草2项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获得2项国家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中心目前通过认证的参数,覆盖羽绒羽毛及其制品全部检测参数,认证产品包括羽绒羽毛、羽绒服装、羽绒被、针织校服、棉针织内衣、中小学生校服等,部分参数填补了河南省羽绒羽毛及制品检验检测领域的空白。

“中心是事业单位,对企业检测全部免费,为企业提供了方便、节省了成本,有利于更好地助推台前羽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台前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中心将与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加强合作,携手把国家羽绒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验收好、运营维护好、管理规范好,建成国家一流实验室、全国权威的羽绒制品检验检测平台、标准技术创新平台和产品研发支持平台,为台前县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中国羽绒之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3-05-23 本报记者 袁冰洁 李世秀 —— 台前县大力发展羽绒产业工作综述 1 1 濮阳日报 c118211.html 1 羽绒,让台前走向『前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