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南乐县寺庄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三零”平安创建为抓手,全力争创“平安法治星”,按照“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思路,纲举目张抓工作,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以平安建设的实际成效助推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抓党的领导,织密组织网络。该乡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为副组长的“平安法治星”创建领导小组。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乡平安建设工作各个方面。按照每季度一专题研判、每月一专题汇报、每周一联席碰头的方式,发挥乡党委牵头抓总重要作用。同时,完善村级党组织,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让党员中心户集体亮相,逐步形成“乡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确保党的领导“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硬起来”。目前,该乡已建立党支部24个、网格党小组145个,明确党员中心户173户。
抓平台建设,打造便民阵地。该乡投入100余万元,打造乡党群服务平台和综合治理平台,政法、信访、司法所、派出所、民政、土地等部门联合进驻,实现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服务。投入10万余元,建设综合指挥中心,安装摄像头535个,以科技护平安,实现联防、联控、联管。投入2万元,建设王洪店村级综治中心,打造反邪教宣传展馆,新建法治宣传小广场2处,积极占领乡村意识形态宣传高地,让群众在家门口接受法治教育。
抓活动载体,激发内生动力。该乡深入开展“三零”平安创建活动,围绕“平安法治星”进行项目策划,平安寺庄春风行动、反电诈联盟誓师行动、治安巡防春夏专场等一批项目先后启动。开展“评星”活动,每月评选乡村两级“平安之星”,交流工作经验,共商治理良策。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强化过程监督、注重结果运用,有效提升乡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力保障项目活动的科学性、实效性。
抓共治共享,提升治理效能。该乡坚持党委、政府、市场、社会、个体协力共建、多元共治,逐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古念村“饺子宴”、岳村集村“村民文艺团”、前郭村“目连戏”等民间文体活动的开展,有力推进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组建日常“民巡队”,吸纳150余名志愿者入队,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抓人才队伍,集聚强大合力。该乡挂牌成立“平安办公室”,增加编制和干部职数。加强“敬宇调解室”金牌团队建设,吸纳退休村党支部书记、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等人员,不断提升乡级调解团队的专业性、可靠性。发挥妇女作用,组建24支“妇调队”,着重化解婚恋家庭纠纷。打造调解“专家号+专科”模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起。同时,加强政法网格员学习培训,先后组织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3场、矛调员培训2场,共计168人参加。通过建设基层治理人才库,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做到把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在早、化解在小、处置在快,实现由“善者治、善于治”向“治于善”的社会善治模式转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王泰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