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濮阳双拥

“应急救援永远在路上”

——记我市优秀退役军人李秀磊

李秀磊在车辆救援现场。

“虽然我在部队待的时间不长,但军营生活改变了我的人生,它成就了我坚强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精神,让我终生受益。”我市优秀退役军人、华龙区长庆办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李秀磊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1980年出生的李秀磊,自小家境殷实,兄弟姐妹四个,他最小,从来不知道吃苦是什么滋味。但他从小就对军人和军营生活充满了向往,家长也看他“不是上学的料”,在他高中毕业后,送他进了部队。

“部队真是个大熔炉。”李秀磊感叹。在部队里,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训练,加上大环境的熏陶、影响,李秀磊迅速成长起来,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获得多次嘉奖,并于2000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0年,李秀磊退伍回到了地方,后来成为华龙区长庆路街道办事处一名基层干部,先后在城管执法队、安监站、社区等部门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他始终兢兢业业,展示出军魂气节,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是当过兵的,退伍不褪色” 。

自2016年到咖啡时光社区工作以来,李秀磊尽职尽责,始终保持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永不服输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退伍老兵对事业的忠诚。2019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在这个本该全家团圆的日子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李秀磊顾不得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迅速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奋战在防疫抗疫第一线,奋力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在连续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中,他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到各个楼门张贴“明白纸”,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上街悬挂宣传条幅,不顾个人安危送药送物资到居家隔离人员门口;在各居民小区内喷药消杀;到社区一线进行值守,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测量等。最忙的一段时间里,他饿了在办公室泡一包方便面,困了在办公室打个盹,一个激灵醒来,首先想到的是“是不是还没有排查到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许多汽车司机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场面:电瓶亏电,汽车突然无法正常启动,如果这时又有急事要办,真是能急死人!作为一名老司机,李秀磊也遇到过。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就想给别人撑起一把伞。”这是李秀磊朴素的心里话。他在小区居民群里发信息:“只要大家遇到这个棘手的问题,给我拨打求助电话,我就会立刻赶往现场救援,不收取任何费用!”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李秀磊的无偿救援事迹广为流传,他的救援范围也越来越大。有一年春节,家住水电小区的一位女士,原本要带着家人和孩子回老家过年,一早发现车怎么也打不着火,这大过年的可怎么找人去修呀?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李秀磊的电话,此时李秀磊已带领家人开车去往老家的路上。接到电话后,李秀磊立刻驱车15公里赶到了水电小区,用早已准备好的导线,把自己的车与抛锚车辆的蓄电池相连,进行充电,抛锚车辆启动起来,解了女士的燃眉之急。

如今的李秀磊,对汽车应急救援几乎成了他的习惯:只要在路上遇到引擎盖打开、抛锚的汽车,他就会下意识地停车上前问个究竟,看看车主需不需要帮忙。这样的应急救援事件,李秀磊每年都要遇到二三十次。很多人不解,说:“你做这些事,图啥?”他都是笑着回答:“不图啥,义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要把这种美德传递下去,只要有爱心,人人都可以是志愿者!”

这么多年来的义务应急救援,李秀磊从未间断过,他也记不清到底帮助了多少车主。每当听到车主们一声声真诚的道谢,他内心就会感到无比欣慰。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要把这项义务救援活动坚持下去,让应急救援永远在路上!

本报记者 王同录文/图

2023-06-16 ——记我市优秀退役军人李秀磊 1 1 濮阳日报 c119743.html 1 “应急救援永远在路上” /enpproperty-->